Quantcast
Channel: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Viewing all 119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終結動物實驗的第一步 「人工狗」全球首亮相

$
0
0
本報2016年6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機器人不稀奇,美國佛州一間生技公司上月31日發表專利技術,製造出全球第一隻「人工狗」。仔細一看,這隻人工狗不僅是一隻沒有皮膚的狗,更是極度精細、接近真實的手術訓練犬。專家指出,這項技術可望拯救數千隻生命,並改寫獸醫學教育。

來源:SynDaver Labs

SynDaver Labs發表全球第一隻人工狗。圖片來源:SynDaver Labs

世界級人工人製造商SynDaver Labs發表人工犬計畫(SynDaver Synthetic Canine),並發起目標2400萬美元的群眾募資。可望踏出終結獸醫學校非存活手術(non-survival or terminal surgery)的第一步,也是終結動物實驗的第一步。

獸醫學校的非存活手術,讓學生以麻醉的流浪動物進行手術練習,結束後立即安樂死。

人工犬是以SynDaver專利的SynTissue人工組織製成,模擬活體組織,有完整的身體器官系統,可以模擬客製疾病和併發症。人工犬甚至有會跳動的心臟、循環系統,手術刀切下去時還會流血。獸醫學生修習解剖學,人工犬可說是正確且真實的手術練習工具。

來源:SynDaver Labs
人工犬是以SynDaver專利的SynTissue人工組織製成來源:SynDaver Labs以人工犬練習解剖學知識,手術刀切下去時還會流血來源:SynDaver Labs

除了人工犬外,這間公司還發起史上最具野心的群眾募資計劃。若達成募資目標2400萬美元,將免費提供全世界的認證獸醫學校每間最多20具人工狗。如此一來,將能有效減少非存活手術的必要。全美數千隻實驗動物可望因此受惠。

如果2400萬募資計劃達標,SynDaver接下來將開發人工貓,此外還有人工馬和人工牛的研發計畫。

SynDaver人工犬演示操作。來源:SynDaver Labs

為了創造出最擬真的人工犬,SynDaver和佛羅里達大學獸醫學院密切合作。SynDaver的人工犬具有正確的解剖特性,有脂肪、筋膜、骨骼、肌肉、韌帶、完整可移動的關節和所有身體系統,受到獸醫學界專家肯定,甚至獲得人道獸醫學協會董事會成員布萊克維爾(Michael Blackwell)博士的支持。

雖然不再像過去那麼普遍,全美和全球許多獸醫學校仍依賴非存活手術進行教學。人工犬也能減少安樂死流浪動物,以獲取犬屍體的需求。


四氯乙烯致癌? 環署擬2021年乾洗業禁用

$
0
0
本報2016年6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上月驚傳台南一對從事洗衣店的夫妻先後罹患血癌病逝,醫界懷疑乾洗溶劑四氯乙烯嫌疑大。3日環署舉辦四氯乙烯禁止運作事項的公聽會,其中禁止在乾洗作業中使用,即是重頭戲。但業者建議環署別衝世界第一,多給一點時間,讓業者能緩衝、也觀望國際執行的結果。

By Simon Law from Montréal, QC, Canada - Dry cleaning, CC BY-SA 2.0

乾洗溶劑四氯乙烯有致癌風險。示意圖圖片來源:Simon Law from Montréal, QC, Canada (CC BY-SA 2.0)

四氯乙烯  國際列2A致癌物

四氯乙烯已由WHO的顧問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2A級,是疑似致癌物質,除了對肝、腎有影響外,臨床研究也發現與膀胱癌、食道癌及血癌等疾病有關。若經皮膚接觸、吸入、食入、眼睛接觸,可能造成刺激、噁心、頭痛、無食慾、暈眩、失去意識、發紅、起泡、流淚、記憶力差、手腳顫抖、視力不良、手指麻痺等症狀。

若發生洩漏,可能造成空污、水污等污染。2007年環署將四氯乙烯列管為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已禁用在文具中的修正液及簽字筆墨水溶劑。

2021年禁用四氯乙烯乾洗 將領先歐美

環署打算在2021年禁用四氯乙烯乾洗,毒管處為此與業者舉辦公聽會。攝影:賴品瑀。

環署打算在2021年禁止四氯乙烯使用在乾洗作業,並在今年修正公告後,就不再有新登記或核可。毒管處對照國際的相關時程,美國要在2022年12月前將居住建物內的四氯乙烯乾洗設備移除、法國則是要在2022年1月達成乾洗店全面禁用。

因此業者對於環署要領先全球禁用四氯乙烯乾洗直呼「不知道該怎麼辦」,據許先生表示,四氯乙烯乾洗設備昂貴,當時可是花了「一棟房」的金額來投資,環署不能說禁就禁, 應該再寬限更多時間,讓既有的設備漸進淘汰,以保障業者權益。

許先生更提出據他所知,法國應該是2022年停止新設備的安裝,而非全面禁止,對此,毒管處處長袁紹英允諾,會再次確認。但宜蘭縣環保局代表則表示,一般而言,這些毒化物的管制,大多公告後一年便禁用,像四氯乙烯這樣有5年緩衝的,已是極少數,而這些乾洗店多就開設在住宅區,為了居民健康與安全,還是應該按照時程辦理。

目前全台尚有56家廠商申請做清潔劑用途,其中洗衣類38家、飯店7家、其他11家,從2011至2015年統計來看,每年用量約9~11公噸之間。在乾洗業者中,尚有3%的乾洗業者以使用四氯乙烯溶劑,97%的乾洗業者採石油系溶劑。不過反觀歐美的乾洗業者,使用四氯乙烯的卻高達8到9成,是很不同的狀況。

四氯乙烯洗衣質感沒得比  業者爭取再寬限時間

雖然環署毒管處在簡報中列出石油系、矽基、液體二氧化碳等替代品與技術,並列舉優缺點,但對使用四氯乙烯的業者來說,四氯乙烯不管是洗淨力或是速度,都還是最好。業者許先生指出,四氯乙烯洗過的衣物質感就是不一樣,讓他感動,簡直是「藝術品」,泰安乾洗店劉先生甚至指出,同業用石油系溶劑洗不乾淨的件,皆轉送請他幫忙。

16-06-03-11-09-08-829_deco

毒管處簡報提出各種替代溶劑的優劣比較,攝影:賴品瑀。

業者對於四氯乙烯僅是「疑似」致癌物就要遭全面禁用感到難以接受,許先生表示列管之後,環署一路持續稽查輔導,業者相關安全措施都做好了,並不會逸散、衣物在乾洗過程「乾進乾出」,也不會殘留傷害消費者,如今感到「一身專業武功被廢掉」、「職業的自尊與尊業受到質疑」。

目前遭到列管的四氯乙烯乾洗業者,依照空氣污染管制法、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職業安全衛生法等法令,都有不少的管制,有許多監測、填表、稽查要作。因此毒管處也呼籲業者要考量這些行政成本。

也有業者提出,四氯乙烯不易爆炸、無味,都不見得比石油系溶劑危險或不環保,不該過份污名化四氯乙烯。高雄洗染職業工會建議,或者可以建立標示,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要以四氯乙烯來乾洗。

不過毒管處表示,兩次公聽會開完,將會參考這些業者意見,作為修正的參考,但目前暫時沒有再開公聽會的打算,變動禁用期程的可能也並不大。

除草劑限農用 北市最快八月實施

$
0
0
本報2016年6月3日台北訊,鄒敏惠整理報導

台北市1日通過《台北市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成為暨宜蘭縣之後,全國第二個修法限制除草劑使用的縣市。台北市這次修法更首創「源頭管制」,加強農藥販賣業者責任,以後北市農藥販賣店家除草劑,只能賣給農民。

糧家賦女小雪。攝影:李慧宜

噴灑除草劑。攝影:李慧宜

可致癌除草劑取得容易 北市修法列管

北市環保局表示,按照「農藥農用」精神,除農業區及保護區做為農業生產的土地外,其餘區域禁止使用除草劑。違者將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此案將送行政院核定,最快8月公告實施。

除草劑佔農藥使用量約三至四成,常見的有巴拉刈、年年春(嘉磷塞)、固殺草等;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喝農藥自殺者超過半數是巴拉刈中毒死亡,毒性較低的年年春則有致癌風險,固殺草則易隨著灌溉水,造成河川或土壤污染。

世界衛生組織去(2015)年3月將全球最普遍的農藥「嘉磷塞」列為「可能人體致癌物」,歐盟更從今(2016)年9月起,全面禁用兩種環境荷爾蒙類除草劑——殺草強(Amitrole)與異丙隆(Isoproturon)。

對業者加強宣導 民眾購買前後需填單

宜蘭縣前(2014)年10月也實施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創下全國首例。上下游報導,宜蘭縣政府規定,只有農業區可用除草劑,但如果農地內,取得2/3面積的地主同意,主管機關也可以公告不得使用。台北市去年便傳出修法跟進的風聲,但據聯合報報導,北市農會認為,現在大多鼓勵有機耕種,除草劑本來就很少人使用,實質影響不大。

據聯合報引述,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自治條例的主要用意是要把除草劑阻絕在市民的生活區域之外,避免污染居家生活環境,也防民眾在草地遛狗時,寵物誤食除草劑死亡。環保局表示,法令公告實施後,非農民者不能購買,且購買前、後皆需填具相關表單,記錄使用地點。 

環保局表示,因現行《農藥管理法》未強制要求農藥販賣業者不能販售給非農民身分者,將邀集北市13家農藥販賣業者舉辦說明會,並與八家農會合作,宣導購買除草劑應遵循的規定。

看見空污 18組導演聯手推「脫口罩、找藍天」巡迴影展

$
0
0
本報2016年6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受到中國紀錄片「穹頂之下」的啟發,台灣18組影像創作者,也聯手推出反空污紀錄片影展,這個「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畫,3日舉辦首映會,宣示展開12場的巡迴影展,這個計畫也在募資平台上等待各界支援,讓這些影片可以到更多地方,喚起民眾的反空污意識。

「這不只是影展,也是環境運動。」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如此看待這個計畫,由蔡崇隆與影像工作者林泰洲率先發起,他們一人住在嘉義民雄、一人住在雲林斗六,身處空污嚴重的中南部,不願只能無奈看著空氣、淪為空污受害者,因此去年3月時,決定效法紀錄片穹頂之下,用影像力量讓人民看到空污。

一年來,參與的影像工作者如滾雪球般增加至18組,合計產出20部短片。參與導演來自台灣各地,年齡橫跨17歲到50多歲,創作出包括紀錄片、動畫、劇情片等類型的短片。

2016-06-03_03-25-48

看見空污 18組導演聯手推出「脫口罩、找藍天」影展。攝影:賴品瑀。

林泰洲拿出自己的身體檢查報告,指出自己的肺裡面就有0.5公分左右的結疥。在同一個普查,4000多個人中,有約10.5%的人有0.5公分左右的結疥。林泰洲指出,若結疥有0.8到1公分大,罹患肺癌的機率就會大增。「為了我這1/2的機會」,林泰洲要台灣看到中部的空污問題。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表示,空污為台灣帶來每年的額外死亡數,高達6000人,包括心血管疾病約2000人、中風約2000人、肺癌600人、慢性肺疾病1000人。陳為堅更指出,除了大家較熟知的心肺問題外,空污還可能造成老人失智,甚至在韓國的研究中也發現,青少年氣喘病發與自殺也成正相關,當空污嚴重時,兩天內的自殺人口是增加的。

公衛學者詹長權感嘆,研究空污已經30多年,但相關研究至今並沒有轉化到政策上,希望更多擁有權力的官員,能夠看看這個影展,別再對空污視若無睹。

蔡崇隆表示,在巡迴影展中,除了放片、進行短講,促使民眾正視空污問題外,也將進行連署,要求從政策上帶來改變。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空污降量正是新的環保署團隊首要解決的課題,日前署長李應元已宣示四年內空污紅色警戒日減半的目標。詹順貴表示,在修法完成之前,環署正在盤點有什麼能先做的,包括紫爆時火力電廠降載、也要從餐飲、使用重油的工廠、二行程機車、柴油貨車的管制,各方面積極著手。

此巡迴影展目前仍在募資平台上募集行動經費,一場活動約需6000元。立委蔡培慧表示,將贊助故鄉埔里的放映會,長期為空污防制奔走的醫師葉光芃認領台中、彰化多場外,更建議蔡培慧多帶動立委認養各地區的放映活動,「民眾有意識以後,環保署更好推動」希望有民意作為後盾,讓政府積極處理空污問題。

【脫口罩找藍天  精選影片搶先看】

國民黨執政期間斷了八年 立院「永續發展促進會」恢復運作

$
0
0
本報2016年6月3日台北訊,彭瑞祥報導

立法院次級團體「永續發展促進會」,從2008年中斷運作以來,今(3)日正式恢復運作,由民進黨籍立委陳曼麗任會長、國民黨陳學聖、時代力量高璐‧以用任副會長,共有40多位立委加入,未來將成為常態性溝通平台,處理永續相關議案。

立法院永續會成立大會。左起立院副秘書長王全忠、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會長陳曼麗、執行長賴瑞隆。攝影:彭瑞祥。

立法院永續會成立大會。左起立院副秘書長王全忠、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會長陳曼麗、執行長賴瑞隆。攝影:彭瑞祥。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也到現場表達支持,他表示,環境惡化、氣候暖化等問題已經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決心問題,希望大家和立法院永續會一起監督政府。

當年國民黨禁次級團體  永續會沉寂八年

立法院永續成立於1998年,透過跨黨派的力量,在「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修正、保護老舊官舍、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新十大建設、蚊子漁港檢討等議案上,扮演重要的溝通平台,趙永清、陳學聖、徐中雄與田秋堇等均擔任過會長。直到2008年,吳伯雄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為了革除黨籍立委透過小團體各立派別,團結不易的弊端,要求黨籍立委不得參加次級團體,永續會剩下少數幾位,此平台也因此沉寂,無疾而終,8年來不曾運作。

如今,第九屆立委大換血,在具有環團背景的陳曼麗等立委籌備下,新一屆(第12屆)的永續發展促進會重新復會,副會長之一的陳學聖,曾任2003年的會長,而現任立委賴瑞隆,則是當年第五屆(2002年)會長賴勁麟的辦公室助理,將擔任永續位執行長。

跨部會處理問題  讓經濟發展成為真正的永續發展

本屆永續會的會員達40多位,為歷來最高,會員遍及立法院八個委員會,包括國防、經濟、財政都在內。陳曼麗致詞時表示,永續會的成立宗旨,是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的原則,讓政策能考慮世世代代、長長久久,希望所有涉及環境永續的議題,能透過這個平台解決;他並表示,永續會也是民間團體對話的平台,讓關注議題的團體也能透過這個平台與行政部門對話。

成立儀式除了邀請環保團體見證,也邀請前會長賴勁麟、趙永清與田秋堇等到場致詞。

前立委趙永清期許,透過永續會的平台,每位立委分工認養法案,可以做很多事情。賴勁麟則說,永續會最大的特色就是跨黨派,很多環保永續議題,不可能單靠單一的黨團來推動,需要共同提案。陳學聖也說,以前立法院內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公約、也不知道什麼濕地,都是永續會率先討論,走在最前面。

田秋堇則說,國民黨執政期間沒有永續會,削弱了這類議題在立法發展的機會;今天有很多委員加入,讓需要跨部會合作的議題,有辦法進展,這樣台灣的經濟發展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永續發展。

立法院永續會復會,歷屆會長共同見證。攝影:彭瑞祥。

立法院永續會復會,歷屆會長共同見證。攝影:彭瑞祥。

台灣環保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期許,過去的立法院的表現令人非常不滿意,很多政策並沒有妥善處理,未來希望可以經由永續會,幫助各黨派凝聚共識,提出對永續發展有幫助的法案和預算。

李遠哲呼籲,處理環境惡化的問題需要政治決心,而亞洲人容易接受天人合一、人是大自然一部分的思想,和歐美「自然為人所用」思維不相同,一定要走出不一樣的路。現在我們生活方式已經超載使用自然資源,雖然大家都「睡醒了」,知道要改變,但方向還不知道在哪裡,今天永續會成立,就是一個監督政府很好的平台。

根據目前的永續組織章程(草案),未來每位入會的立委都需要指派專任助理,負責處理永續會會晤,參加助理團會議。永續會將採會長制,設置秘書處,由會長辦公室派駐的永續會助理擔任執行秘書。經費由會員共同負擔,不接受外界捐款。

立法院第12屆永續發展促進會成員名單(統計至2016年5月底止)

別只想著電價漲不漲 你聽過能源貧戶嗎?

$
0
0
作者: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這些家庭面臨的不純粹是電價或瓦斯費用漲不漲的問題,他們原本就願意減少能源使用,問題在於,在缺乏足夠的社會資源下,能源成本加諸在生活上的壓力,排擠家中的飲食、教育費,導致他們不但犧牲了生活品質,也犧牲健康。

能源是生存之必須,能源政策必須考慮到所有族群。圖片來源:Pixabay。CC0

電價是政治敏感議題,政治人物高調承諾民生用電基本度數不調漲,而媒體只要抓到一點料,就愛翻炒電價話題。可惜的是,這番論辯還沒能把弱勢民眾基本生活的「能源需求」問題,好好地炒到粒粒分明。用電基本度數其實不是一個數值,而是生活的福祉,也就是像蛋炒飯這樣,一般人視為無物,但弱勢朋友卻會特別珍惜。

大家應該要認知到,電力並非是弱勢民眾的能源圖譜全貌。還記得幾年前,曾有一位暖男老伯想讓臥病多年的牽手洗熱水澡,偷了餐飲店放在戶外的瓦斯桶,隔天又返還,消息登上了新聞台,商家不追究,還有人願意長期提供瓦斯給老夫婦。溫馨的新聞藏不住冷酷的事實,台灣有許多類似這樣的弱勢家庭,冒著把身體弄壞的風險,冬天也儘量不洗熱水澡,只因負擔不起瓦斯費。

為了省瓦斯費,他們還會減少開伙次數,所以更需要冰箱來保鮮,用電鍋來加熱與保溫。然而,這些弱勢家庭往往只能負擔二手家電,但老舊的冰箱與電鍋更加耗電,且效能衰減,以至於食物保存品質不佳,最後也可能衍生疾病。

因此我們看到,這些家庭面臨的不純粹是電價或瓦斯費用漲不漲的問題,他們原本就願意減少能源使用,問題在於,在缺乏足夠的社會資源下,能源成本加諸在生活上的壓力,排擠家中的飲食、教育費,導致他們不但犧牲了生活品質,也犧牲健康。

歐洲在過去幾年關注起這個問題,把能源成本負擔沉重的民眾為燃料貧戶(fuel poverty)或能源貧戶(energy poor)(註1),通常是指稱瓦斯與電費超過整體支出10%家戶,這不包括交通燃料的花費。這是英國先前曾用過的標準,當年英國民間團體發現許多窮人常生病,是因為捨不得在冬天開啟暖氣,這也肇因於低收入戶的房屋老舊較多隙縫,暖氣外溢嚴重,因而要讓家裡暖和,需要花數比一般家庭高數倍的暖氣費用。接受到民間的壓力,英國政府大規模啟動了全國性的能源貧戶調查,並擬定計畫,撥款幫低收入戶進行住屋節能改善。

一些歐美國家早已經針對能源貧戶進行統計,並給予相襯的政策。但台灣在每年例行的家庭收支調查中,則是將水電費用與房屋租金合併,看不出能源佔家庭支出的比例為何,很難判讀台灣的能源貧戶到底有多少。新北市政府執行智慧節電計畫期間曾估算過,該市低收入家庭光是電費支出,便占消費支出比例達4%,較一般家庭負擔比例高出近兩倍。

另一方面,交通的燃料費用也是生活的門檻。因為租金差異,弱勢家庭被迫住在市區外圈,拉長了通勤的距離與時間,通勤所需的汽機車燃料或公眾運輸費用增加,在道路上面對的風險也更高。今年4月18日,桃園八德一名朱姓高職生為了幫家裡省錢,每天騎單車來回20公里上下課,清晨6時多,在鶯歌道路上遭到砂石車擦撞死亡。(註2)

那麼,該怎麼做呢?台北市政府委託社會企業,為1500戶低收入家庭改裝節能燈具,便是個善意滿載且能發揮綜效的措施。但有沒有機會做的更多呢?例如,可以把既有的低收入戶住宅修繕補助計畫,加入節能改造的項目,還可以派人教導節能的電器使用方式。將灑錢式的節能家電補助,保留給最弱勢與失能家庭免費汰換老舊電器。補助低收入戶裝設太陽能熱水器,減少瓦斯用量。補貼低收入家庭的大眾運輸通勤費用 (註3),或協助學校、醫院與工廠設置低運費專車。更進一步,能設計共享生活資源的機制,例如老人共食,或返往醫院的小客車共乘;而避免把社會住宅蓋在市郊,也可以減輕入住者未來的通勤花費。

能源是公共財、是生活基本所需,也是就學、維持健康所需,要讓任何一個像賈伯斯一樣有想法有才能的人,有機會在車庫裡打造翻轉世界的新產品,也需要能源。政治人物該思考的不只是用電的基本度數,而是如何確保每個人都夠享用能源的福祉,因為這應該是普世的基本人權。從瓦斯與車資,從能源效率到社會設計,都該一併思考。

【註釋】
註1:能源貧窮  Energy Poverty 在國際政治上,比較專指低度發展國家無法取得電力與能源的人,例如沒有電網鋪設的偏鄉,或是都市違章貧民窟。這與本篇文章的「燃料貧戶/ Fuel Poverty」(瓦斯與電費占生活支出過重)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然而,兩個詞彙目前已經被混用了,因此請各位在閱讀文獻上請多加注意。
註2:而根據103年交通部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的統計資料,未就業者(不包括退休人士與學生)騎乘單車的旅次比例為11.2%,遠高於全民平均的5%。他們的機車利用率與其他族群相仿,但利用汽車的旅次比例為 12.5%,在行業別中僅高於學生。雖然未就業者不一定是弱勢民眾(大多數弱勢民眾與無家者是有職業的),但可依此推測,弱勢民眾更加仰賴單車,作為替代的交通方式。更還許多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老人,以單車作為營生工具。
註3: 有些縣市已提供弱勢家庭不同形式的交通實質補貼,包括低收入戶就學交通津貼、失業勞工求職交通津貼、偏遠地區原住民就醫補助、兒童早療就診的醫療交通補助,以及較為普遍的長照復康巴士服務。身心障礙者持身心障礙手冊搭乘國內大眾運輸,並享有半價優惠。

整頓遠洋漁業 修法鎖定19項重大違規

$
0
0
本報2016年6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經濟委員會1、2日審議漁業三法,經過昨(2日)一個上午討論,完成三案初審。其中「遠洋漁業條例草案」第13條,規範19項遠洋漁業重大違規事項,立法通過可依據第36條處以20~3000萬不等罰款,並得處以兩年以下收回其漁業證照,或甚至廢止。

經濟委員會2日審查漁業三法。攝影:廖靜蕙

經濟委員會2日審查漁業三法。攝影:廖靜蕙

「遠洋漁業條例草案」第13條(經濟委員會通過版本,內容依據現場資料整理,定稿請依據立法院公布版本)

中華民國人不得有下列重大違規行為:

1、無漁業證照、無第6條第1項之遠洋漁業作業許可或收回漁業證照處分執行期間,從事遠洋漁業。
2、未依第9條第1項規定裝設船位回報器或電子漁獲回報系統而出港。
3、未依第11條第1項規定經主管機關許可從事海上轉載、港內轉載或港口卸魚。
4、未依前條第1項規定經主管機關核准,進入他國管轄海域從事漁撈作業。
5、偽造、塗改或故意遮蔽中英文船名、船籍港名、漁船統一編號或國際識別編號之漁船標識。
6、從事漁撈作業時,故意使船位回報不正確或使船位回報器失去功能。
7、有配額限制之魚種,漁船總漁獲量已超過主管機關依第10條第2項第4款所定辦法規定許可配額之20%,仍繼續捕撈該魚種。
8、於禁漁期或禁漁區從事漁撈作業。
9、使用主管機關禁止之漁具。
10、從事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之漁業種類。
11、故意捕撈、持有、轉載或卸下、銷售禁捕魚種。
12、未依第10條第2項所定辦法填報、繳交漁撈日誌或漁獲通報,或漁撈日誌或漁獲通報資料嚴重不實。
13、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國際漁業組織或漁業合作國指派之觀察員進行觀察任務。
14、規避、妨礙或拒絕第11條第2項之查核,第12條第2項、第16條、第17條第1項、第25條第1項之檢查,第25條第3項所定辦法中有關稽核之規定。
15、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有關違反本條例規定之證據。
16、提供本船申領之漁獲證明書供他船漁獲物使用,或本船漁獲物持他船所領漁獲證明書銷售。
17、偽造、變造或冒用漁獲證明書,或故意使用經偽造或變造之漁獲證明書銷售漁獲物或漁產品。
18、與國際漁業組織列入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撈作業漁船名單之漁船或無國籍船舶聯合從事漁撈作業、轉載或補給。
19、明知漁獲物或漁產品來源有下列情形之一而買賣或加工:
(一)有第1款至前款情事之一。
(二)為國際漁業組織列入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撈作業漁船名單之漁船所捕撈。

前項第8款之禁漁期及禁漁區、第9款禁止使用之漁具、第11款禁捕魚種及第18款、第19款第二目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撈作業漁船名單,由主管機關公告之。

對於台灣為何重大違規事項,制定達19項,立委賴瑞隆以韓國訂12項為例詢問,漁業署答覆,這些項目參酌過國際漁業組織、聯合國所訂出的項目,以及我國認為嚴重的違規行為,如16、17款即涉及洗魚;第10款「從事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之漁業種類」,指延繩釣船卻跑到公海使用拖網,都是非常嚴重的違規行為。

漁業署代表說明遠洋漁業條例內容。左起:遠洋漁業組長林頂榮、漁業署長陳延壽。攝影:廖靜蕙

漁業署代表說明遠洋漁業條例內容。左起:遠洋漁業組長林頂榮、漁業署長陳延壽。攝影:廖靜蕙

對於第1款「無漁業證照、無第6條第1項之遠洋漁業作業許可或收回漁業證照處分執行期間,從事遠洋漁業。」漁業署遠洋漁業組簡任技正王茂城解釋,國際上認定漁船在公海作業一定要拿出船籍證照,沒有漁業執照或過期從事漁業,都是不允許的,這都是國際間要求船籍國有效管理的一環,如果執照逾期不回航而被 抓,會視為船籍國船隊管理有問題。

至於逾期如何處理?王茂城說,漁業執照一發就是四年,在有效期限三個月前可換照。

幾項 重大違規事項,都在部分立法委員提修正條文增加「故意」犯行,保障非故意犯行不受重罰。如第11款,除了在原條文「捕撈、持有、轉載或卸下、銷售禁捕魚 種。」前增加「故意」,邱議瑩版本建議於條文後增加「或體長過小魚類」,黃昭順版本「且禁捕魚種數量已達明顯犯意」皆未獲通過;漁業署認為,黃昭順版本可 能導致執法上有疑義,尤其一些重要魚種,如鯨鯊,一隻都不行。

重罰未獲共識  交付協商

不過,有關第36條罰則,未獲得共識,將於二讀前交付黨團協商。

另35條重罰未裝設或啟動船舶回報器,且禁止出港卻強行出港等違規事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新臺幣600萬元以上3000萬元以下罰金,經營者或從業人初犯將由主管機關收回經營者之漁業證照二年以下,或廢止;同樣未有共識,交付黨團協商。

雖然幾位立委質疑初犯即重罰,有失法律衡平原則,但漁業署表示,類似規定韓國初犯即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5億韓元(約台幣1400萬)罰金。至於行政收證是保留行政單位裁量權,萬一法院輕判,可以此罰則來調整,達到遏阻的效果。

主席蘇震清兩度說明罰則的概念,「如果漁船的重大違規已有規範,漁民出船前會考慮在內;其次,當成本大於利益,漁民就不會輕易觸犯,如果利益大於成本,當然在所不惜,被罰也無關痛癢;如果漁民沒打算違規,制定再重的罰則對漁民都沒有影響。」對於船舶噸位分級管理訂多細,他認為分得太細,增加管理上的成本。

另外,針對28條,「主管機關於核發遠洋漁業作業許可時,應向申請人收取漁業資源使用費,並繳入漁業發展基金」,也未獲共識。

署長陳添壽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遠洋漁業體質需微調,委員認為漁民弱勢,不該收管理費,但漁業署則朝保留彈性,期待以後漁業經營好,這些業者願意提供漁業發展的經費協助。漁業發展基金是從漁民漁獲收入中抽取費用,協助漁業發展、救助,照顧家計型漁民;至於商業型漁民能力好,回饋國家絕對沒問題。

「遠洋漁業條例草案」第36條(政院版)

經營者或從業人有第13條第1項重大違規行為之一者,依下列規定處經營者罰鍰,並得收回其漁業證照2年以下,或廢止之:

1、總噸位500以上漁船:處新臺幣600萬元以上3000萬元以下罰鍰。
2、總噸位100以上未滿500漁船:處新臺幣4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罰鍰。
3、總噸位50以上未滿100漁船:處新臺幣2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罰鍰。
4、總噸位20以上未滿50漁船:處新台幣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

依前項規定所處罰鍰低於漁獲物或漁產品之價值者,按該漁獲物或漁產品之價值處以最高5倍之罰鍰。經營者或從業人最近3年內有第13條第1項之同款重大違規行為達2次以上,或有第13條第1項之重大違規行為達3次以上者,依下列規定處經營者罰鍰,並收回其漁業證照2年以上3年以下,或廢止之:

1、總噸位500以上漁船:處新臺幣900萬元以上4500萬元以下罰鍰。
2、總噸位100以上未滿500漁船:處新臺幣600萬元以上3000萬元以下罰鍰。
3、總噸位50以上未滿100漁船:處新臺幣300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鍰。
4、總噸位20以上未滿50漁船:處新臺幣150萬元以上750萬元以下罰鍰。

依前項規定所處罰鍰低於漁獲物或漁產品之價值者,按該漁獲物或漁產品之價值處以最高8倍之罰鍰。

從業人有第13條第1項重大違規行為之一者,依下列規定處罰鍰,並得收回其漁船船員手冊及幹部船員執業證書2年以下,或廢止之:

1、總噸位500以上漁船:處新臺幣120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罰鍰。
2、總噸位100以上未滿500漁船:處新臺幣80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
3、總噸位50以上未滿100漁船:處新臺幣4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
4、總噸位20以上未滿50漁船:處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從業人最近3年內有第13條第1項之同款重大違規行為達2次以上,或有第13條第1項之重大違規行為達3次以上者,依下列規定處罰鍰,並廢止其漁船船員手冊及幹部船員執業證書:

1、總噸位500以上漁船:處新臺幣180萬元以上900萬元以下罰鍰。
2、總噸位100以上未滿500漁船:處新臺幣120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罰鍰。
3、總噸位50以上未滿100漁船:處新臺幣6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4、總噸位20以上未滿50漁船:處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

第2項及第4項漁獲物或漁產品之價值,以該漁獲物或漁產品前三年之國內市場平均價格計算之。

【週末環漫畫】保育大猩猩 從顧好身邊小孩做起

$
0
0
作者:詹嘉紋;漫畫:玉子日記

大猩猩的血緣與人類十分相近,但比起數量已突破70億大關,毫不擔心滅絕問題的我們,牠們的族群命運可說是危在旦夕。

盜獵戰爭病毒棲地破壞,在在威脅著我們威風凜凜的靈長類表親。地球上幾無容身之地,那就住進動物園吧!如果野外族群危險到不行,至少這艘方舟上的乘客,還能在進行環境教育、自然教育大使的例行工作之外,負擔傳宗接代的任務。

只是,就連待在動物園也可能失去性命。本週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動物園發生不幸,一名男童不慎掉入圍欄,園方為了救人,不得已開槍射殺了一頭名為Harambe的西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gorilla)。

網路上一時群情激憤,各方咎責聲浪直指動物園和小孩的父母,但人命獸命如何衡量?當下情境能有更好的做法嗎?如果今天園方採取麻醉槍手段,激怒了大猩猩,導致孩子死亡,那就比較能接受嗎?

我想,救大猩猩或救孩子,應是各有各的擁護者吧?只是說現實一點,在人類社會的脈絡權衡下,殺了一頭猩猩,並不會有隨之而來的訴訟或刑責等著處理,或許這也左右了採取的作法。

Harambe犧牲的啟示是什麼?能促進更多人在新聞熱潮退去後,思考大猩猩處境、動物園管理等議題的契機嗎?對此我抱持比較悲觀的看法。不過不說太遠大的影響,就個人層次的行動來說,家長們若能記得這次不幸,看顧好身邊的孩子,並藉此事件來做生命教育,別讓其他生物再因類似事件丟了性命,或許就是對Harambe卑微的致意了。

 


台灣霧林之美:倒木橫陳的二子山

$
0
0
作者:徐嘉君

近日藉著勘查台灣杉母樹林的機緣,走訪了一趟秀林鄉的二子山,除了一貫驚嘆於台灣的霧林原始之美外,亦生出許多感觸,其中原委,請聽我道來。

倒木橫陳的二子山。攝影:徐嘉君。

林道上的落石因為濕氣濃重也覆蓋著翠綠的苔蘚攝影:徐嘉君。

話說攀登二子山並不十分輕鬆,由於台灣東部的中級山區,在伐木停止後,多半少有人跡,且由於地形陡峭、地質鬆軟變動頻繁,路況通常不好,加上台灣是熱帶,植物生長繁茂,很多步道一、兩年沒人走就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了,兼之路徑濕滑、獸徑又雜亂混淆視聽,所以很多人都說探勘中級山的難度其實比攀登百岳還高。

總之二子山就是一座鮮有人攀登的有趣中級山,我們從中橫入山,隔日投宿羅東林管處位於和平林道上、荒廢已久的溪北工作站,轉進910支線以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坡向跟地形的關係,霧氣顯著增多、濕度陡升,微氣候與剛入山的稜線又是不同,果然開始零星出現高大的台灣杉、紅檜與森氏櫟,看來這幾種樹就是東部霧林的好朋友。

參天巨木台灣杉與覆雪的無名山。攝影:徐嘉君。

溪北工作站因為地處偏遠,可以感覺到大部分時間都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某間比較偏遠的建築物地板甚至累積了厚厚一呎的水鹿糞便,而我們投宿的主建築大部分的房間裡面的塌塌米都被撕成碎屑變成動物溫暖的巢穴,好不容易打掃出一間勉強鋪上睡墊睡袋,趁天黑前翻了一下留言本,據說幾個月前的探查隊進入裡面還窩著一隻睡眼惺忪的大公鹿甚為有趣。

這些建築物在台灣的山林裡毀化速度很快,每次總覺得這些伐木時期的遺跡應該好好保留下來,作為福爾摩沙的森林文化的一部分,這些歷史是島民的共同文化資產。

同伴凝望有如一堵牆般巨大的檜木樹頭。攝影:徐嘉君。

天然林裡一棵橫陳的倒木,創造了許多複雜的微棲地。攝影:徐嘉君。

隔日從南面起登二子山,沿路的苔蘚地衣甚為繁茂,十足是一個迷霧森林的樣子,不過二子山有個比較特別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鄰近林道及伐木工作站的關係?這裡的巨大樹頭及倒木很多,巨大的樹頭顯然是伐木遺跡,有些樹頭上面已經長出了二代木,種類很多,甚至有直徑已經3~40公分的粗壯山櫻花。

循著前人的GPS航跡尋找上山的路跡,我們時而確認多數已經長滿苔蘚的登山路條,就這樣在短短幾百公尺的穿越線上看到了數十個巨大的樹頭遺跡,此時我心中百感交集,試著想像這森林過去充滿超大神木的景象,應該是非常壯觀的景象吧...我想,可是我在腦海裡描繪不出來,因為這些遠古的巨人都變成沉默的樹頭了,我只好在心裡暗下誓言,至少我們這一代不要再犯下讓後代子孫無法挽回的遺憾了吧!

二子山的山頭呈現半邊剃頭的景象,可以明顯看出斧鑿的痕跡。攝影:徐嘉君。

在傳統林業人的眼中,倒木橫陳的二子山霧林,一派雜亂的景象,被稱之為劣化的森林,生產優良木材的潛力很低,不過我卻有不同的看法,倒木雖然造成登山者步行、或林業管理上的困難,但這些倒木在森林裡創造出無比複雜的微棲地環境,卻提供許多其它植物及動物的棲境。因此我個人認為試圖清理或干擾天然林的舉動,其利弊很難估算,或許在人工林生態系,可以實行某些必要的管理措施,但我覺得天然林應該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擾為要。

諸如苔蘚等跟大樹相比微不足道的植物,也是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攝影:徐嘉君。

這天難得老天爺心情不錯,賞給我們台灣霧林帶一道難得的午後陽光,透過光影下層層疊疊的苔蘚跟附生植物觀察這片森林,你能發現原始森林的複雜之美,不是任何一個人類可以試圖模仿出來的生態系,身為一個森林生態學家,你只能抽絲剝繭,試圖了解並解釋一丁點大自然運作的定律。

不過雲霧終究悄悄的升上來、掩蓋過去人類斧鑿的痕跡,森林依舊無怨無悔地療癒並滋養我們的心靈。

我仰望林冠層射下來的光束,心中充滿希望,因為我想如果越多人能夠欣賞森林的原始之美,未來就能有更多人投身保護它、瞻仰它,並讚美它吧!

陽光穿越林冠枝葉形成光束。攝影:徐嘉君。

承租九孔池 珊瑚媽媽復育海花園

$
0
0
作者:徐千禾(非常木蘭特約編輯)

是人類受到海洋的照顧,海洋不是人類的資產。原本從事媒體公關業的陳映伶,為了陪伴孩子成長,選擇回到家庭,成為全職媽媽。偶爾帶著孩子到海邊遊玩,沒想到,在後來的幾年間,她玩得比孩子更投入、更瘋狂。

陳映伶(中央戴帽者)擔任海洋教育推廣講師,期望喚起更多對海的討論與重視。圖片來源:陳映伶/非常木蘭。

擔任志工 看見海的美與痛

起先她是荒野保護協會的海洋志工,在淨灘活動中,目光被沙灘上的生物所吸引,那股引力就像退潮,一步一步領她深入海洋。

她形容,在大海中,熱帶魚群像是一幅游動的畫作;但近幾年來,魚群逐漸減少,於是她成為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的志工,參與各類課程,增加對海洋的認識,也開始帶著孩子們來海邊,擔任海洋教育的推廣講師。

一次校外教學活動中,她發現一口廢棄的九孔池,十年之間蔓生的珊瑚,一片繁茂,四周魚群悠游來去。九孔池的主人打算重新整理,和池主商量後,映伶與海科館志工邀集壯丁十幾人前往,打算搬回珊瑚群到館內養殖,卻發現數量太過龐大,根本搬不回來。

這給了她靈感。人們在近海捕撈魚群,從事九孔、海膽的養殖,我們不斷從海中擷取所需要的資源,當海洋的生態因為人們對海鮮的需求而受到破壞,有沒有可能,我們可以重新種回一點生機?

陳映玲在廢棄的九孔池裡發現珊瑚的生機。攝影:。圖片來源:陳映玲/非常木蘭。

回饋海洋 種回珊瑚生機

於是,她成立「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開始了「給我一口九孔池──海洋生態復育計畫」,與海科館的專家學者討論可行性,最後成功地在東北角的海邊承租一口九孔池。從2015年夏天開始培育珊瑚成長,就像在海邊照料著一座花園。一開始先整地,移除過去人為的設施與影響,接著移植珊瑚苗,讓九孔池的生態盡可能回歸自然,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珊瑚在池中產卵,魚群在珊瑚旁出沒。

陳映玲成立「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展開珊瑚復育計畫。圖片來源:陳映玲/非常木蘭。

最大的敵人,是每天隨著潮水漂進池中的垃圾,無奇不有,只能一一清理。此外,保育協會也在池邊豎立告示牌,警告釣客不要侵入,讓魚群自在生長。

珊瑚長大,需要時間,映伶有期待,但不著急。海洋教會她順勢而為的重要性。「就像在海中游泳,順著海浪的波動,上上下下,順著它比逆著它更容易游動,也比較不容易暈。」她學習順應海洋的週期,也發現人類追求快速、便利的「文明」,反而造成生態浩劫,所以她漸漸在生活中放慢腳步,儘可能回歸原始、自然,久而久之,對健康、對心理都有正面的提升。

淨灘活動。圖片來源:非常木蘭/陳映玲。

先敬畏海 才能親近海

映伶對海洋保育的重視,影響了家人、朋友,孩子到海邊玩耍時,會自發性地撿拾廢棄寶特瓶淨灘。映伶說,帶孩子親近海洋時,第一步就要認識海的危險。海,像人的情緒一樣,有時候平靜,有時候暴怒。從小建立對海域的認識,知道如何避開危險,便能盡情地探索海洋的奧妙。

第二步是觀察的重要性。與其辨認各種生物名稱,不如引導孩子去發現:牠們在哪裡出現?游泳的姿態?身形的特色?例如海蟑螂並非蟑螂、也不是昆蟲、牠的腳有七對……從這些生態樣貌與行為切入,不要急著逃開,海其實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

除了小朋友,映伶曾經在推廣活動中,帶領60幾歲的阿嬤去浮潛。第一次在市場、餐盤之外,接觸魚群,阿嬤說:「原來海裡面的魚這麼漂亮!」那股興奮,讓她感動不已。

映伶在推廣活動中,帶領民眾浮潛一覽海洋之美。圖片來源:非常木蘭/陳映玲。

就像自己當初被潮間帶生物吸引,進而站上第一線推動海洋保育。她期待九孔池不只培育珊瑚,更是吸引人們來到海邊的契機。當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海、討論海,聚沙成塔便是翻轉的力量。

文明謬誤 海洋不是人類的資產

日常生活中如何親近海?映伶建議從最容易到達的地方開始。譬如到淡水,不要只到漁人碼頭、吃海鮮、看夕陽,下去沙灘看看潮間帶生物,或者瞧瞧紅樹林的獨特生態。帶著最愛的人去海邊走走,不要丟垃圾,生物、石頭、沙子都別帶走,多看保育類的相關知識,在吃海鮮的時候,盡可能選擇永續、安全的食物。

台灣被海洋環繞,海與人們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連結。大多數人並不曉得,建築攪拌水泥所使用的膠,萃取自海藻。關於海洋的信仰,更是深入民間,從媽祖繞境、到東港燒王船,我們習以為常地在海洋的庇護下生活,卻忽略了人與海的關係。

陳映玲為民眾解說海洋與人類的關係。圖片來源:非常木蘭/陳映玲。

聊起在台灣,不同族群的海洋觀,從阿美族對海洋資源的應用、到泰雅族人將寶螺串在衣服上,映伶提到了海不該被人所擁有的想法。一反「讓我們共享這片美麗海洋」的說法和觀點,映伶認為海洋提供了人們食物、能源、為大地調節氣候,是人類被海洋照顧,但海不該被人擁有。她深切地說:「海的脾氣、個性、潮汐,你永遠都沒辦法去控制它。」

陳映伶不斷地思考人與大海的關係。她藉著九孔池孵育珊瑚,希望為海洋帶來新的生機。在近幾次的觀察中,珊瑚已經在九孔池裡慢慢開枝。這些陳映玲種回大海的珊瑚,有朝一日將成為海洋的種苗庫,她殷殷企盼珊瑚群更欣欣向榮,也希望能再增加種類,日後移植到外海,把珊瑚黏回去。聽到這裡,我不禁問她:「怎麼黏?」

她只眨眼要我去參與了,就會知道。

木棉花開 燃燒吧天空

$
0
0
作者: 陳秀竹(金門國家公園解說教育課員)

三月的總兵署很春天,因為木棉花點燃了喜氣。

先是一朵打開了花瓣,彷彿把春天的花之神帶到了大地,忽的有如過年的鞭炮,叭啦!叭啦!作響,百花爭春,一夜之間,滿樹盡是紅花盛放,有如千百個火把一般的迎著春臨大地的春神。

今年,三月乍見第一朵木棉花開,很是興奮。春天花開的聲音,聽得見,如果你貼近木棉樹幹,站在樹下,肯定可以聽見花開的聲音。

金門總兵署盛開的木棉花。圖片來源:陳秀竹。

因為陪著外甥上小學及幼兒園的孩子,心就跟著年輕與柔軟了起來,當窗口飄來木棉淡淡的花香,孩子說:「哎呀!都是木棉啦,把房間都灑滿香香的味道,我們去樹下寫生吧!」

於是我為他們備紙、備彩色臘筆、備彩色筆、備鉛筆,我們牽著手,走過寬廣的停車場,再依著總兵署的圍牆走著,轉個彎,我們進了總兵署,直奔後花園,邁著小小的步伐,上了檯階,找到百年木棉樹下的石桌石椅,孩子們攤開紙,各自構思如何彩繪美麗的木棉花,陽光輕輕的穿過樹梢灑在花上,哇!一朵兩朵三朵,哎呀!我數得眼都花了,千百朵的花盛開在百年木棉的枝椏間,真是壯觀!更讓人驚喜的是花間百鳥爭鳴!紛飛與跳躍,是那般的精神!

於是孩子們忙著捕捉木棉的大紅花,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有的在陽光裡慢慢展顏,伸著大懶腰,迎接第一道陽光的洗禮,大自然是多麼的迷人!我帶著相機在不同的角度,為木棉紀錄它的千百種風情與容顏,老樹與紅磚屋,相得益彰的鏡頭,讓遊人忍不住咔嚓!咔嚓的想要將這樣的美麗緊緊的留住,在陽光裡的鮮紅木棉花,閃閃發亮,彷彿上了一層金粉般的耀眼,耀動人心!

綠樹、屋瓦、木棉花。圖片來源:陳秀竹。

在時間的流動裡,木棉的大紅花也受到感動,在我們不驚覺中,咚!一聲,一朵大紅的木棉花掉落在紅磚地上,天真的孩子撿拾了花,仔細的欣賞著,原來有細長的花蕊與花絲,觀察精準的把美麗的花彩繪在寫生的畫紙上,讓花再美麗一次,小小的孩子耐不住繪畫,只想在樹下隨意走動,找尋和木棉的相遇,我就由著孩子和木棉共處,想木棉和陽光也是這樣的吧!有些可能孩子的心比我更貼近木棉的心,即使不說話,木棉的開心和花香,都能帶給孩子一臉的愉悅。

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一般的童心,於是大孩子帶著小孩子,手牽著手來到總兵署,央求著解說人員讓他們師生可以「圓夢」,想要為百年木棉量測一下,到底要幾個人才可以環抱著木棉大樹呢?孩子滿足了,老師也滿足了,有孩子說莒光湖畔也有成排的木棉,它的花的顏色比較橘紅,老師的心軟了為孩子的童言童語,和孩子搭著公車來到莒光湖畔,只為了和成排的木棉交朋友,孩子開心的叫著,真的花的顏色不一樣,樹幹沒有百年木棉那樣粗,孩子開心的七嘴八舌討論著,那樣開心的聲音彷彿木棉也聽得見,連湖水都輕輕的盪漾,這些童真的笑聲渲染了成排的木棉花。

幼兒園的老師用心設計課程,邀孩子一起進行「木棉花捶染」,要每個孩子撿拾完整未損或爛的木棉花,於是我陪著孩子再到總兵署的「百年木棉」樹下,但因為金門今年雨水充沛,有很多木棉花都被雨水泡爛了,即使走在總兵署圍牆外,也有的木棉花是掉下來很快被經過的車子壓過或路人踩過,但仍被孩子細心的撿到三朵掉在路邊,躲過大家的腳下,完整的花容讓人喜歡!

三朵倖免於人車踩踏的木棉花。圖片來源:陳秀竹。

最近孩子回來,常哼著:「紅紅的花開滿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是一首民歌,由歌手馬兆駿作曲,原來老師陪著孩子一路親近「木棉」的生命與生活,讓學習的日子溢著滿滿的「木棉」花香與花容,最近我送孩子去上學,看見教室的走廊,披著長條形的透明膠帶,上面印滿了紅紅的「木棉花」,老師說都是孩子的想法,是和他們討論之後做出來的「成品」,每一朵印染出來的「木棉」都烙印著孩子的印記,那樣迤邐一列,彷彿一條燃燒的街,木棉的大紅花,喜氣分享著這些童真的孩子,讓孩子也充滿活力與快樂。

金門的木棉在島上的行道樹,成排盛開,也在校園裡恣意開放,真是春天無處不飛花,因為鮮紅的花碩大一朵,充滿喜氣,受到大家的青睞,經過票選「木棉」是金門的「縣樹」,但樹齡最高仍以總兵署的百年「木棉」最受到大家的關愛,所以大家這樣流傳著,說這一棵是金門的木棉「樹王」,都是它先開花,其他的木棉樹才開花,應該是陽光與生育環境吧!或也可說是一種尊重吧!

最道德的手機是哪支?

$
0
0
作者:吳心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任)

不斷推陳出新的智慧手機。圖片來源:pixabay。CC0

根據環保署在民國96年的統計,產生的950萬支廢手機,約有44%的民眾會將舊手機留置家中,36%的民眾會以變賣二手機或轉贈親友的方式處理,18%的民眾則會交給清潔隊回收。推估光是96年一年便有437萬支廢手機擺在抽屜裡。過了將近10年,智慧手機大爆發,根據統計,台灣人平均每2年就要換一支手機,相信10年後的今天,廢手機的數字應該變得更可觀了。

大家應該還對去年某知名品牌的新機上市,許多粉絲漏夜排隊的新聞還記憶猶新,而今年下半年,眾粉絲引頸期待該牌的新版可能就會上市了,更讓粉絲們興奮的,是明年還可能上市10周年版。網路上早已在熱烈討論未上市新機可能有的新功能,還有是否要換掉去年才剛到手的那支?

網路上的熱議、配合新的科技產品上市的造勢活動及媒體報導、讓粉絲們漏夜排隊的飢餓行銷,都更加深了大家對於新手機的渴望。

根據英國社會企業Restart Project 統計,一隻智慧手機從生產、使用到妥善回收的整體生命週期中,總計產生的碳排放為95公斤,這重量可是相當於成年男子的體重(而且BMI還可能有點超標……),除了其中11%是使用時充電產生的,另外高達85%的排放量則是製造端產生的。

也就是說,每當我們換一支新手機,除了使用時一定會產生溫室氣體外,還間接造成了更多因製造新手機而產生的二氧化碳。

當然,回收是一個減少環境負擔的方法,根據日本電子通信事業者協會的估計,3萬支手機可以回收1公斤的金,1萬支手機可以回收1公斤的銀。回收1萬支手機,所節約的能源約22萬度,可供應我國57個家庭1年的用電,或相當於減少1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以上述的數字推估,一支手機回收相當於減少14公斤的排放量,但和一支新手動輒要近上百公斤的排碳量相較,還是小巫見大巫。更何況,為了開採手機製造所需要的金屬,就會造成一定的環境負擔。

以電子產品中常用的錫為例,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的調查發現,印尼邦加島因開採錫礦,除導致勞工傷亡,也造成珊瑚礁和森林的破壞。開採電子產品零件中的其他礦產,諸如鋁與稀土金屬等,同樣也可能破壞水資源浩劫與生態系統。

在部分受戰火侵襲的國家裡,包括出現在電影「血鑽石」裡的剛果共和國,開採這些貴金屬的誘人利益,也是造成動亂的來源。

也許台灣沒有因採礦而造成工傷事件或引發戰爭,但我們也有許多同胞因為極端氣候,如莫拉克颱風中的消失小林村,默默地承受了我們這些享受背後的代價。

無怪乎,英國Restart Project組織會呼籲:「最道德的那支手機,就是你已經擁有的那支。」

農地重金屬超標未受管制知多少?四成? 八成五?環保署、環團兩數據

$
0
0
本報2016年6月6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全國到底有多少污染農地未受到管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分析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提供土壤調查資料,發現全台993個重金屬超標的地點中,其中有838個,相當於85%,都未被環保署列管。這些未被列管的污染農地所生產的食物極可能都已經被國人吃下肚。

不過,環保署也提供另一個數據。環保署指出,全國2萬1000公頃的高潛勢受污染農地中,至今已有1萬2000公頃完成調查,等於9000公頃(43%)尚未調查完畢,其中有多少比例是確實遭受污染尚無法確定。環保署表示,因受污染農地幅員廣大,預計要到2019年才能全部調查完畢,現已加快調查腳步。

大園機場支線附近為例。黃色方格為250公尺*250公尺的重金屬檢測超標土地,紅色及橘色為環保署列管中與過去列管的農地。兩者未重疊處就是超標且範圍內沒有過環保署列管的地點。 圖片提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桃園的大園機場支線。黃色方格是農試所250公尺*250公尺的重金屬檢測超標土地,紅色及橘色為環保署列管中與過去列管的農地。兩者未重疊處就是超標且範圍內沒有過環保署列管的地點。圖片提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團:農地重金屬超標地點85%未列管  桃園佔第一

農試所於1992到2008年間,以16年的時間對全台58 萬公頃水稻田進行土壤總調查。農試所將農地劃分成250 公尺乘以250公尺的方格(每方格等於6.25公頃)進行取樣,得到近13.7萬筆土壤重金屬檢測結果。

依《土污法》規定,經檢驗確定污染物濃度達土壤污染管制標準的農地,環保署就應公告列管。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D4SG 計畫分析農試所數據換並經過換算後,卻發現993個重金屬值超標的方格中,僅有155個受到列管。

換句話說,也就是85%的重金屬超標土地(838個)從未受到管制。這些農地所生產的食物可能已經進到我們的市場長達20年,甚至更久。

根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統計,重金屬超標但未被列管的農地主要分布在桃園,共有332個地點,佔40%。其餘分別為彰化(95點,佔11%)、屏東(86點,佔10%)、高雄(84點,10%)、台中(67點,8%)。以桃園南崁溪兩側、中壢、新屋一帶較為密集。

土壤調查重金屬超標,並且範圍內沒有出現環保署列管農地,個數最多的前五縣市 圖片提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土壤調查重金屬超標卻沒有被環保署列管的農地,個數最多的前五縣市  圖片提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保署:農地面積大  可能被污染地區還有43%尚未調查完畢

不過,環保署卻提供了另一種計算方式。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土污基管會)陳以新組長表示,農試所資料是土地污染的初步參考,但因兩單位的調查目的與方式不同,所以環保署參考農試所資料後,還須到現場採樣檢測,才能確定該筆土地是否必須列管。

環保署從農試所資料換算後得知,約2萬1000公頃農地可能已經重金屬超標,從2010年至今,實際完成檢測的有1萬2000公頃,其中933公頃確定超過法令管制標準,而557公頃已經完成整治。

陳以新表示,目前還有9000公頃,相當於43%,可能受到污染的農地尚未調查完畢。由於受污染面積太大,環保署以受到汞、鎘、鉛等對人體危害較高的重金屬污染的農地優先,預計2019年完成調查,2023年整治完畢。

2012.02台中大里區夏田里農地污染 照片來源:柯金源

2012.02台中大里區夏田里農地污染,照片來源:柯金源

過去曾發生整治完畢的農田卻一再受到污染的情事,陳以新解釋,農地受到污染的主因是灌溉水源,環保署、農委會、經濟部等已針對工廠污水排放及灌溉水加強管制,從預防端減少農田被污染的機會。

未列管原因不明? 環團盼環保署說清楚講明白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研究員張淑貞表示,污染農地未被列管的可能性很多,例如:尚未調查,已調查但證實未汙染、已被非法工廠佔據、已變更為住宅區等。環保署的回應太過模糊,應該要清楚交代每一筆土地的狀況。

張淑貞補充,這次將838筆重金屬超標未列管地以excel的格式一一列出,就是希望環保署針對每一筆地點說清楚講明白。那些已調查完畢?而尚未調查的時間表為何?特別重要的是,哪些農地極可能已受到汙染,卻仍在生產農作物?

高雄環境日大遊行 「顧健康、疼囝仔」反對小港沿海污染擴張

$
0
0
本報2016年6月6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今天6月5日世界環境日,數十個環保團體再度集結在受重工業污染的高雄小港大林蒲、鳳鼻頭,舉行「顧健康、疼囝仔、反污染」大遊行,主辦單位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表示,今年遊行是要提醒新政府,此地污染嚴重,不應再開發污染產業,也希望喚醒民眾關心生活環境。

今年遊行隊伍特別規劃經過小港沿海六里三所學校和住宅區,最後走到終點南星計畫預定地。儘管天氣炎熱,數百名參加遊行的團體和民眾仍頂著豔陽,手拿著旗幟標語,沿途喊口號,走向終點表達訴求。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要健康婆婆媽媽團總團長陳椒華表示,大林蒲、鳳鼻頭已被沿海工業區團團圍住,政府竟然要在鄰近鳳鳴國小旁繼續開發曄揚石化、台耀石化,並發展南星計畫、國道七號和石化專區等。她反對此地污染繼續擴張,希望婆婆媽媽們站出來,為了自己和後代子孫,顧健康、反污染。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遊行主訴求為「顧健康、疼囝仔、反污染」。攝影:李育琴。

高雄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黃義英表示,民進黨政府完全執政仍無法降低大林蒲、鳳鼻頭的污染,還要發展騙人的高值化石化專區。此外,中鋼煤礦砂露天堆置,高雄市政府卻放任中鋼自肥,不須加蓋,造成當地空氣污染嚴重。他問民眾,「你難道不憤慨嗎?」要求中鋼應比照六輕、台電、中龍企業,將露天煤礦砂加蓋。

反國道七號自救會會長簡志強怒斥高雄市政府,為了南星計畫填海造陸、開闢國道七號,要挖鳳山丘陵的土來填海,根本不顧在地居民的聲音,也犧牲珍貴的生態。他氣憤地說,「環保團體每年都辦反污染大遊行,但高雄市政府卻連個代表都沒有派來。」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受公害之苦的居民也需要轉型正義。攝影:李育琴。

大林蒲鳳興里里長、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理事長洪富賢說,「40年前大林蒲被徵收開發重工業,我還是孩子沒辦法參加,40年後政府如果還要繼續開發,我一定站出來跟你拚!」他還表示,經濟發展和環境要兼顧,但是政府只顧產業發展,卻不照顧在地人的生活環境。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為遊行特別製做「煙囪大帝」和「海龜神」的裝置,在遊行隊伍中領頭。洪富賢說,大林蒲以前沒有重工業,海邊有海龜、海豚,國光石化在彰化大城能夠因白海豚而轉彎,今天要請出大林蒲的「海龜神」來趕走污染,「煙囪大帝」收走煙囪,協進會成員並且用廟會的程序,在鑼鼓隊的帶領下,走完遊行。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反污染,環團反對石化業繼續擴張。攝影:李育琴。

除了地方團體民眾,數十個環團和政黨也聲援參與遊行。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指出,大林蒲的污染比雲林台西、麥寮更嚴重。跟全國來比的話,去年懸浮微粒全台平均47.7微克,而大林蒲是71微克,大林蒲的二氧化硫,也是全台平均的3倍以上,達到10 ppb。

她批評政府沒有改善大林蒲的污染情況,竟然還要在此設置石化專區,因此帶領民眾高喊「反對石化工業區擴張,讓煙囪倒下。」

高雄親子共學團成員也帶著孩子們一起參與遊行,媽媽沈玉玲發言表示,帶孩子來遊行,是要告訴政府發展經濟的時候,請顧慮孩子的健康,留下他們可以安心生活的土地。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親子共學團體聲援反污染訴求。攝影:李育琴。

綠黨高雄黨部代表陳昭穎呼籲民進黨政府,不要讓污染擴張產業繼續開發,企業應把污染成本內部化。此外,市議會上週召開石化專區等三場公聽會,卻沒有通知沿海六里里民,他呼籲市府要讓政策透明化,擴大公民參與,並應放棄「先開發、再補償、再補救」的錯誤政策思維。

遊行出發前,主辦單位演出「要健康不要藥袋」行動劇,表示小港沿海六里在40年重工業污染的包圍下,經年累月身體都是病、藥袋不離身,他們頭戴總統蔡英文、副總統陳建仁和行政院長林全、市長陳菊的臉孔面具,要求他們一起來救救小港沿海六里,共同打擊污染藏鏡人。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要健康、不要藥袋」行動劇。攝影:李育琴。

遊行隊伍在高溫烈日下,最後走到南星計畫預定地,他們在入口管制處前100公尺被擋下,現場有數十警力,洪富賢說,「這裡過去是我們的海邊,可以自由進出,現在卻遭管制,讓民眾無法接近海灘。真的很氣!」最後環團和民眾在現場集結後,將身上的藥袋丟下,並且高喊「我要環境人權,要健康,不要藥袋!」宣示反對南星計畫。

※ 觀看更多舉行「顧健康、疼囝仔、反污染」大遊行現場照片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攝影:李育琴。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攝影:李育琴。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攝影:李育琴。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攝影:李育琴。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攝影:李育琴。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攝影:李育琴。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攝影:李育琴。

高雄小港反污染大遊行。攝影:李育琴。

攝影:李育琴。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全球去年綠能投資總額 開發中國家首次「超英趕美」

$
0
0
本報2016年6月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去年全球再生能源總投資額達1965億英鎊(約9兆新台幣),開發中國家的投資額,更首次超越富裕國家,有1070億英鎊以上是來自中國、印度和巴西等開發中國家。

再生能源發電佔2015年新增電力的90%,圖中為中國的風力發電設施。Land Rover Our Planet(CC BY-ND 2.0)

開發中國家對再生能源的投資額,去年首次超越富裕國家。圖中為中國的風力發電設施。圖片來源:Land Rover Our Planet(CC BY-ND 2.0)

2015年全球再生能源供電創新高

根據21世紀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REN21)新發表的2016年再生能源報告,2015年底,再生能源發電量已經佔全球的23.7%。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再生能源共生產電力1849GW,和2014年的1701GW相比,增幅創下新高。

英國再生能源協會(Renewable Energy Association,REA)表示,這顯示出再生能源產業極具商業潛能。

REN21執行秘書林斯(Christine Lins)指出,雖然全球政府大力補貼化石燃料,價格達到歷史新低,再生能源投資仍繳出亮眼的成績單:「每投資再生能源一塊錢,就有四塊錢花在加重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林斯說,開發中國家選擇發展再生能源,除了因為對環境較友善外,也因為再生能源較具成本效益。

中國幾乎主宰再生能源市場

一向被視為氣候變遷主要污染源之一的中國,對水力發電以外之的再生能源,投資額是世界第一,緊接著是美國、日本、英國和印度。

再生能源佔GDP比例最高的國家是非洲茅利塔尼亞,緊接著是宏都拉斯、烏拉圭、摩洛哥和牙買加。

此外,「孟加拉是世界最大的家用太陽能系統市場,其他開發中國家(如非洲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亞洲中國、印度和尼泊爾;拉美巴西和圭亞那)的小規模再生能源系統也快速成長,包括供電給偏遠地區的再生能源迷你電網。」

中國幾乎主宰再生能源市場,2015年投資增加17%,佔全球投資額的36%。

相對的,已開發國家的再生能源投資2015年減少了8%,降至1300億美元(約900億英鎊)。其中歐洲雖然離岸風力電廠投資額創新高,整體再生能源降幅卻也最大(減少21%至488億美元)。

REA政策部主任James Court表示,REN21報告顯示再生能源產業大有可為,但因為政治力的介入而受限:「雖然全球的再生能源需求增加,在英國這樣的富裕國家,政治決策卻不利這個產業的成長。最明顯的例子是沿岸風力與太陽能無法進入市場,其他成本較高的技術卻反而獲得較多的支持。」

根據REN21報告,這1070億不包含大型水力電廠以及冷暖氣技術。

採不採水泥?

$
0
0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陳添寶、許中熹;剪輯:陳添寶

這一顆顆灰白色的石頭,叫做石灰石,是生產水泥的重要原料。平均1.13噸的石灰石,能夠產出一噸水泥。1997年,政府引導水泥產業東移,西部就再也沒有大動作開採,如今,有業者申請復採西部石灰石礦,引發爭議。

環保團體抗議水泥業破壞山林。攝影:陳添寶、許中熹。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新竹縣關西鎮竹30鄉道,看到的風景,除了滿山的柑橘樹,還有紅白相間的塔座和空蕩蕩的索道。早在日治時期,關西就是西部開採石灰石礦的重鎮。一車車石灰石順著索道,送到橫山的水泥工廠。

靠山吃山的玉山里,在頓失產業重心後,當地人口外流再加上少子化等因素,成為全關西鎮人數最少的里。2011年清走最後一批礦石後,原本以為西部採礦就此走入歷史,沒想到2013年4月1號,礦務局在新竹縣政府多次陳情及水泥工業長期發展方案已停止適用,相關法規也有規範的理由下,公告解除新竹縣轄區內的石灰石礦業保留區。

2015年1月起,已經取得礦業權的羅慶仁、亞洲水泥、羅慶江等三案,向環保署申請核定礦業用地環評,有居民這才知道,家鄉要重新復採。其中反對最劇烈的是金山里樹橋窩居民,他們就住在礦場下方,不少人都還記得伴隨採礦炸石聲而來的滿天飛石。

為了促進雙方溝通,開發單位在地方舉辦說明會,兩個場地,不同氛圍;反對民眾掛起白布條,表達抗議;支持民眾張開紅布條,力挺開採,會場上各有支持與反對聲浪。

說明會場外,反對方的民眾掛起白布條。攝影:陳添寶、許中熹。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為了想瞭解舊礦區現況,居民從空中拍攝,發現這一大片停採將近20年的舊礦區,植生復育狀況並不理想,將可能對水土保持帶來衝擊。而這次的開採,計畫設置滯洪池的地點,就座落在樹橋窩聚落上方,更讓當地人憂心忡忡。

另一項隱憂,是長期以來,樹橋窩居民的心腹大患。這是亞泥多年來堆置廢土的四份子捨石場,居民擔心重新採礦會刺激捨石場的鬆軟地質,造成崩塌。

這次審查的羅慶仁、羅慶江和亞洲水泥三案,雖然申請人不同,但申請的用地彼此緊鄰,所採的礦石又都提供給亞洲水泥使用,卻各自送審,環保團體認為這是業者故意切割。在2016年1月12日,羅慶江案的專案小組初審,做出建議三案合併進入二階環評的結論,這代表要走更多、更嚴謹的行政程序,開發時程相對更長。

不同的礦場申請人,礦產卻同樣將供給亞洲水泥。攝影:陳添寶、許中熹。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湊巧的是,在送環評大會確認之前,亞洲水泥就先向礦務局註銷撤案,羅慶江案從26.60公頃降到19.03公頃,羅慶仁案則是從28.59公頃降至28.12公頃,兩案變更後合計為47.15公頃,由於變更內容太大,前環保署長魏國彥,罕見的用不計名投票表決方式,決定直接進入二階還是退回專案小組,最後是8比4 退回專案小組續審。

開採礦物資源需要格外審慎,因為挖山炸石的技術可以與時俱進,而礦物資源的消失是不可回復的,許多國家都將水泥視為內需工業,台灣水泥出口外銷卻高居30%。礦務局表示,水泥窯的產能是固定的,進出口是調配手段,未來將用總量管制方式,改善內需比例。

新竹關西的石灰石礦開採,是西部申請開採的首例,具有指標作用,也取決我們對待水泥的態度,一個產業的發展,深深影響著社區,而生活方式則關係著產業未來走向,在採與不採之間,也是一場價值觀的決定。

自從六輕來了:懇請詹副署長堅持環運律師路線

$
0
0
作者: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詹順貴副署長過去曾捍衛雲林禁煤自治條例,投入全台反空污行動,也不斷投書、上電視,傾全力說服社會支持。圖片擷取自:有話好說

根據中央社2016年5月26日報導,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有關雲林禁生煤條例,如果修改後像台中市管制生煤的版本,重送環保署審查的結果可能會和現在不同。」我們希望阿貴副署長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人民不想知道環保署和雲林縣府怎麼互踢皮球,人民只想知道,從中央到地方都已綠色執政,民進黨何時要讓雲林實現禁燒石油焦與煤?

倘若,環保署真反過來要求雲林禁煤條例,修改成只有「管制生煤」而非「禁煤」的版本,那豈不還要縱容六輕繼續燒煤?豈不要讓所有公民費盡心血、好不容易才讓雲林縣議會三讀通過的禁煤條例,全部又退回立法原點?

別忘了,阿貴副署長過去也是在用生命捍衛雲林禁煤自治條例(註1)!現在,民進黨早已完全執政,掌握國會過半席次,阿貴副署長本身還是環境法律權威,要讓雲林禁煤條例立即生效的方法自有千萬種!

光憑民進黨目前的絕對優勢,雲林縣政府大可直接將「原版本」重送;此外,環保署或任何一位綠委,也都有權向立院提案撤銷之前的函告無效;再者,環保署也可提案修改<空氣污染防制法>,直接賦予

零安樂前夕

$
0
0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剪輯:張光宗

喧鬧的台北市,曾有一分鐘的靜默,屬於47隻無辜的流浪犬。幾個星期後,一位年輕獸醫,以安樂犬隻專用藥物,結束自己生命。公立收容所零安樂政策上路前夕,暗夜深沉...

公立收容所將實施零安樂政策。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嘉義民雄收容所運送浪犬到莉丰慧館(民間狗場)途中,小小的卡車空間,塞了70隻犬貓,一個多小時的路途,葬送47條生命。現在牠們的骨灰,靜靜放在莉丰慧館的角落,哀思綿長。

位在台南將軍的莉丰慧館,2014年成立,希望搶救各地收容所安樂名單上的狗,這裡建置了一個送養平台,長期與各地收容所合作,民雄收容所就是其中之一。

1200坪大的空間,將近3000萬硬體經費,打造出收容600多隻狗狗的園區。 健康且結紮的狗,能在前院大廣場自由跑動,不關籠。到了週末,志工來為狗洗香香,想認養的民眾,也可以自在與狗狗互動,目前已經有460多隻狗,透過這個平台,找到新家。

位在台南將軍的莉丰慧館,是許多流浪狗的庇護站。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不過這個搶救死刑犬的平台,因為動保法的修法,起了轉變...

2015年初,立院通過動保法修法,刪除原本第12條,經公告12天無人認領養的犬隻得以宰殺的條文,但罹患重病或法定傳染病的犬隻,仍能以人道處理。預計2017年全面實施。

為了做到零安樂,台南市動保處從2015年起,將部分傷病犬送到莉丰慧館。從此,除了安置原本從各地收容所救援的狗,還要增加符合傷病犬需求的空間。莉丰慧館園長徐雯慧表示,為了因應2017年零安樂,新蓋了兩個醫療中心,有一位專業獸醫駐場。

動保法自1998年公布施行,同時期也建立公立收容所,安置被棄養或通報捕捉的犬隻,20多年來,平均每年有10萬隻狗進入收容所,入所12天無人認領而安樂死的數量,超過百萬隻。嘉義民雄收容所的悲劇,炸開了零安樂首要面對的爆量問題。

根據農委會資料,民雄收容所在2015 年,有65.42%的認養率,公立收容所的平均認養率,也從2008年的13.77%,提升到2015年 70.28%,曲線漂亮,真相也如此美麗嗎?

收容所裡的流浪狗等待被認養,然後他們過得好嗎?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長期關心流浪動物的中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光輝觀察到,事實上,狗很少直接進到家庭,大部分由私人狗場帶走,就像這次民雄收容所發生的事件。到底有多少狗去了民間狗場?政府沒有數據,也沒有法令規範,移到民間狗場後,狗的命運,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來到民雄收容所,進入垃圾掩埋場大門,順著彎彎曲曲的道路前行,才能抵達位在最裡面的收容所。早期,捕捉流浪犬的工作,是由各地清潔隊執行,因此流浪犬也就安置在垃圾場旁邊。

這裡的設計容量是100隻,卻常常收容200隻以上,每年進出數量在4000隻左右,原本只有一位獸醫與一位清潔人員,沒有醫療室,辦公室就是一個貨櫃屋。意外過後,地檢署介入調查,相關人員降職處分,嘉義縣動物疾病防治所則換上了新所長,同時增派人力,犬舍進行改善。

2015年,民雄收容所的所內死亡率28.71%,是當年全台最高,簡陋硬體急需改善。目前民雄收容所正規劃原地改建,預估經費4800萬,擴充容量到200隻,但能否得到民雄鄉親同意,還在努力中。而建造一個收容所,至少需要3年,但2017年2月,零安樂政策就要上路。

目前各地收容所進來的犬隻數量,高於送出數量,隨時都要面臨爆量壓力,狗太多,無法適度分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就看到,收容所中的狗遇到疾病,會大規模病死,因為醫療資源很有限 ,或是互咬而死,甚至瘦的狗因為搶不到食物,活活餓死。

曾經收容在民雄收容所的47隻流浪狗的骨灰塚。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位在新屋海濱的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也是長期爆量。今年5月,簡稚澄園長以安樂犬隻的藥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生命沒有不同」的遺言。

認識簡園長多年的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劉盈如表示,根據農委會的收容所設置組織準則,一位獸醫負責100隻狗,新屋收容所的設計容量是300隻,編列3位獸醫。實際狀況是,新屋已經擠進快600隻,動物緊迫,每天都在互咬,動物受傷,末端醫療工作就會增加非常多。

扭曲的制度,源源不絕的數量,壓垮第一線獸醫。弔詭的是,即使已經爆量,面對民眾的強烈壓力,園方無法拒收。劉盈如表示,民眾遺棄的犬隻,占了園區入所動物的五成,今年1到3月,動保處接到的民眾陳情件數,已經有1765通,數量與來源,必須好好探討。

1998年,全台有12萬隻狗進了收容所,2015年,下降至將近8萬隻。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分析,每年還是有16萬隻幼犬,進入寵物市場。以桃園為例,一個工作人員負責稽查幾百間繁殖場,每間大概3到4年才會被稽查到一次,寵物業的管理極需加強。她也希望提高買賣狗的門檻,不要讓民眾輕易得到一隻狗,喜新厭舊又輕易丟棄。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5年的家犬有172萬多隻,但寵物登記的普及率與正確率很低。基礎資料不確實,後續家犬絕育就更難落實。

源頭失控,又想做到零安樂,為了減少流浪動物進入收容所,除了精確捕捉,也有少數都市嘗試進行TNVR。在鹽水溪畔,海媽就得到台南市動保處默許,一個人照顧著200多隻流浪犬。沿著堤防,一路放置飼料,老人的愛心與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疑慮,交錯著。

海媽與志工努力結紮,結紮的狗也都有剪耳記號,但狗的數量卻沒有減少,不停有新的棄犬被丟過來。她看著拼命搖尾巴的狗,心疼又充滿無奈。

收容所爆滿,有些愛心志工志願照顧野外流浪狗。卻避免不了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的衝突。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想藉由TNVR來達到流浪動物減量,前提是空間封閉,不再有新的沒結紮個體加入,還有在地居民的同意。以台灣的現況,想達成這兩項前提,很難。同時,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的衝突,疫病的流通,也是要面對的課題。

幾個月後,零安樂政策就要上路,源頭控管,硬體整備,相關配套都沒到位。零安樂政策對動物來說,也許只是換個地方、換個方式,走向死亡。

絕育,從源頭減量,才能減少悲劇。教育,從民眾心裡扎根,這些被馴化的犬隻,擁有忠誠善良的靈魂,牠們最好的歸宿,不是街頭,不是收容所,是家庭。

立院報告首重綠能 經長李世光答核一重啟爭議

$
0
0
本報2016年6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經濟部長李世光6日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重申將綠能列為五大創新產業之首,也將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視作施政重點之一。然面對核一爭議,李世光表示核一重回併聯發電仍是考量之一,是為了短期內解決比想像中更嚴重的極端氣候。

「核一該除役就除役」,李世光表示年限期滿核一就不會再延役,在記者聯訪中,他同時也如此承諾。

16-06-06-12-08-25-098_deco

經濟部長李世光,攝影:賴品瑀。

李世光:今年極端氣候來得早

李世光表示,今年極端氣候來的更早、梅雨季卻來的晚,在部分機組尚未完成歲修下,少了11%的供電量,因此在5月31日、6月1日兩天的高溫下,用電尖峰時的備載一度達到1.64%,已是吃緊狀況。

閣揆林全日前提出「安全無虞之下不排除重啟核一」一事,引起社會熱議,甚至惹民間團體提告,同為執政黨的立委邱議瑩更痛罵「丟臉」,要求政府找出解決方法,設法調度,更別拿限電恐嚇人民。

核一廠一號機雖然尚未除役,但在前年底大修時,因為發生燃料水棒連接桿斷開而停機,至今已經17個月,如今考慮將其重回併聯發電,引起各界砲火。

立委徐永明質疑,核一一號機重新發電的真正原因,就是核二日前發生爆炸,台電董事長黃重球也證實,在原本的計畫,歲修中的核二應該五月中旬就啟動了。

安全無虞是前提? 徐永明:核一歲修出事停轉 核二廠歲修完又停機

核二廠爆炸景象,黃國昌辦公室提供。

因此徐永明批,核一重啟與否根本不是政府政策,是核安問題,核一的重啟就是核二核安事故的代罪羔羊。

因此雖然林全與李世光都強調安全無虞是前提,但徐永明指出,「核一歲修出事停轉,核二廠歲修完又停機」相當質疑核安問題。立委管碧玲也指出,核一的安全性目前還沒有得到確認,而對於政院在此時放話——安全無虞的話核一可以復電——她表示不能接受。

對此,黃重球表示,技術方面已經達成安全無虞,就待原能會審查完成。

管碧玲表示,他不認為安全無虞就一定得要啟動核一,若民意寧願限電也不想重啟核一,政府也應順從民意。立委邱議瑩則強調政府應更努力推動分散用電,用智慧電表、強制性的讓用電人養成習慣。

立委蘇震清則指出,問題就是尖峰時段的調度能力,立委高志鵬更拿出圖表,顯示目前太陽能發電已經有能力在尖峰用電時段消減一座電廠。

綠能名列五大創新產業之首 太陽光電最受期待

面對今年GDP下修至1.06%,新政府提出升級轉型來因應國際情勢,包括產業轉型、產業升級與創新驅動三任務,要將原為「效率驅動」的模式轉換為「創新驅動」。除了綠能、國防、亞洲矽谷、生技醫藥、智慧機械五大創新產業,石化業的轉型與循環經濟都列為重點。

太陽光電尖峰時段表現,陳秉亨提供
太陽光電尖峰時段表現,陳秉亨提供。

李世光表示,台灣有良好的綠能條件,尤其更以太陽光電產業屬可立即推動,讓國產化產業與綠能政策並進,並吸引百億投資。李世光說,台灣的電子業技術、投資資金都是太陽光電的優勢,但如何取得足夠土地作為試煉場域,目前經濟部與台南市府合作要在台南沙崙成立創新綠能科技約區,作為南台灣綠能研發產業聚落的領頭羊。

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重視水電資源調度

新政府將「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列為施政重點,其中有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加強水資源管理及防汛整備兩項。

重申2025非核家園、綠能20%的目標,經濟部要以提出節能、能源使用效率、儲能、電網穩定來確保供電,與加速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及電業法修法,完善電價調整機制。

水資源方面則要以海水淡化、再生水、地下水保育來打造多元永續的供水系統。傳統水源方面,則有湖山水庫啟用、中庄調整池、鳥嘴潭人工湖興建中、高屏溪伏流水等,新興水源則持續推動六座再生水廠與興辦海淡廠。

管理方面則追求有效管理與彈性調度。有效管理指自來水管線汰換、加強水庫防淤;彈性調度則將強化區域間的靈活調度。

節水則將從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工業用水回收、民生用水強制使用省水器材方面著手;防汛部分,除了運用科技檢視設備外,也要推動全民防災理念,引志工、社區、企業聯合參與。

非核家園不能「髮夾彎」 立院取消8日核一廠議程

$
0
0
本報2016年6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核一廠一號機重啟與否引發爭議,除了反核人士按鈴控告了行政院長林全與經濟部長李世光等人外,立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也以取消相關專題報告來反制,表達強烈反對的立場。

反核人士方儉、林瑞珠等人今(6)日前往台北地檢署,控告林全等人意圖啟動危險核一一號機,是謀財害命。而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也將原訂在8日的「新政府如何處理核一廠停機及台電供電缺口之問題」專題報告取消,目前在立院網站已看不到此則議程。

反核人士6日前往台北地檢署控告林全。照片提供: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召集人林瑞珠。

反核人士6日前往台北地檢署控告林全。照片提供: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召集人林瑞珠。

新政府提出,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若其他措施都已使出,仍無法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高溫與高用電需求,將重啟核一廠一號機作為選項之一,因此遭批政策「髮夾彎」,2025非核家園的決心也因此遭質疑。

雖然李世光一再解釋,核一廠還沒有除役,一號機現在已經修好了,重新加入並聯發電並非重啟。但其「只需要一道命令」的說法,表示是否重啟一號機只待原能會審核,讓立院相當不滿。

原本教育文化委員會邀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濟部部長、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8日到立院以「新政府如何處理核一廠停機及台電供電缺口之問題」為題進行專案報告。

但立委鐘佳濱6日下午在經濟委員會質詢李世光時指出,教文委員會的召委陳學聖已將後(8)日報告取消,警告經濟部不要以為向立院報告完就可以展開核一廠一號機重啟的程序。鐘佳濱強調,立委不會同意一號機的重啟,而且,現在立院也不讓他們報告了。

經濟部長李世光,攝影:賴品瑀。

Viewing all 119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