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陳出新的智慧手機。圖片來源:pixabay。CC0
根據環保署在民國96年的統計,產生的950萬支廢手機,約有44%的民眾會將舊手機留置家中,36%的民眾會以變賣二手機或轉贈親友的方式處理,18%的民眾則會交給清潔隊回收。推估光是96年一年便有437萬支廢手機擺在抽屜裡。過了將近10年,智慧手機大爆發,根據統計,台灣人平均每2年就要換一支手機,相信10年後的今天,廢手機的數字應該變得更可觀了。
大家應該還對去年某知名品牌的新機上市,許多粉絲漏夜排隊的新聞還記憶猶新,而今年下半年,眾粉絲引頸期待該牌的新版可能就會上市了,更讓粉絲們興奮的,是明年還可能上市10周年版。網路上早已在熱烈討論未上市新機可能有的新功能,還有是否要換掉去年才剛到手的那支?
網路上的熱議、配合新的科技產品上市的造勢活動及媒體報導、讓粉絲們漏夜排隊的飢餓行銷,都更加深了大家對於新手機的渴望。
根據英國社會企業Restart Project 統計,一隻智慧手機從生產、使用到妥善回收的整體生命週期中,總計產生的碳排放為95公斤,這重量可是相當於成年男子的體重(而且BMI還可能有點超標……),除了其中11%是使用時充電產生的,另外高達85%的排放量則是製造端產生的。
也就是說,每當我們換一支新手機,除了使用時一定會產生溫室氣體外,還間接造成了更多因製造新手機而產生的二氧化碳。
當然,回收是一個減少環境負擔的方法,根據日本電子通信事業者協會的估計,3萬支手機可以回收1公斤的金,1萬支手機可以回收1公斤的銀。回收1萬支手機,所節約的能源約22萬度,可供應我國57個家庭1年的用電,或相當於減少1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以上述的數字推估,一支手機回收相當於減少14公斤的排放量,但和一支新手動輒要近上百公斤的排碳量相較,還是小巫見大巫。更何況,為了開採手機製造所需要的金屬,就會造成一定的環境負擔。
以電子產品中常用的錫為例,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的調查發現,印尼邦加島因開採錫礦,除導致勞工傷亡,也造成珊瑚礁和森林的破壞。開採電子產品零件中的其他礦產,諸如鋁與稀土金屬等,同樣也可能破壞水資源浩劫與生態系統。
在部分受戰火侵襲的國家裡,包括出現在電影「血鑽石」裡的剛果共和國,開採這些貴金屬的誘人利益,也是造成動亂的來源。
也許台灣沒有因採礦而造成工傷事件或引發戰爭,但我們也有許多同胞因為極端氣候,如莫拉克颱風中的消失小林村,默默地承受了我們這些享受背後的代價。
無怪乎,英國Restart Project組織會呼籲:「最道德的那支手機,就是你已經擁有的那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