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雖未對那瑪夏區的達卡努瓦部落(註)造成傷害,但因為路斷,族人被帶到山下營區安置,部落一分為二。面對災後諸多耆老、兒童不知所措,長期在部落提振文化、教育、照顧孩子的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協會挑起重任,思考如何在部落安心生活。她們從小米復耕做起,建立與土地的連結,撫慰災後部落創傷。
達卡努瓦部落於莫拉克風災後,復耕部落小米。圖為示意圖,攝影:林宜賢。
「女人田」恢復傳統作物多樣性 為天災做好應變
這群女人在部落找了一塊地,問老人家小米該怎麼種,展開小米復耕,找回小米播種祭儀式。在這塊田裡,這群女人種植足以餵養族人的多樣性作物,讓四季都有不同作物可以吃。
災後三年,老人家老人家看到這群女人在田裡忙上忙下,不斷交頭接耳,直到想起「Usuru」,這個用來稱呼「女人田」的語言。從前,當男人打獵去,女人會在家,照顧這塊美好的、肩負生物多樣性的田地;男人回來了,只要開口,女人就是有辦法生出食物,供養家人溫飽,就是女人田的意義。
部落的女人聽到覺得很感動,災後單純為實踐保護土地的原則,不傷害土地、野生物,照顧人、形成社群而展開的種種行動,原來也是源於傳統知識。
讓孩子在田裡學母語
而從小米種植開始,老人家口中的傳統知識也逐漸浮現,於是「To’onnatamu」——有老人在的地方,成為學習聖殿。不只是一個空間,也是知識傳遞、文化傳承,分享與勞動之處。有了這地方之後,多了一個文化教育場域,老人家在這裡一起生活,討論種植小米的方式,教導孩子。
長期陪伴部落,靜宜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林淑雅說,達卡努瓦部落是由卡那卡那富族及布農族組成。無論是女人田或小米田,菜園裡設有一塊塊漆成鮮黃色的磚塊,人們踩著磚塊時,能趁機讀到磚上以黑字寫成的母語,包括布農語、卡那卡那富語;每走一步,就能看到以兩種族語寫成的原生種植物名稱,作物旁還立著黃色的牌子,教孩子怎麼吃。
除了標示中文,還告訴孩子兩種族群母語的原因在於,雖是不同語言系統,卻是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的,讓孩子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中熟悉不同語系,營造好的學習環境。
傳統知識抗天災 維持社群完整不散
災後這幾年,山上族人不斷風聞政府以水、電搶修較晚,山下已有免費永久屋,路斷後不再空投食物等理由,強制部落下山的消息。
面對這些風聞,居民更需意識到,如何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但是對族人而言,在自己的土地上活下來,是與文化實踐串連在一起的。傳統部落並不擔心路斷,也不是不會接水,山上有木材,柴火都沒問題,囤積容易保存的麵粉,災害來臨時,完全能在部落生存。
但部落對於生存的想像並非是個人的,而是以整體為考量,必須照顧孩子以及老人家。比如部落廚房發展出共同用餐,讓堅持回部落卻獨居的長輩,或跟著婦女的孩子,有機會相聚。
林淑雅說,莫拉克風災殘酷地打擊了老人家的心靈,那種天崩地裂是連老人家從來沒見過的,因此災後狀況多是失魂落魄,感覺土地完全不是他六、七十年來熟悉的樣子,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但透過小米田復育、女人田裡的作物,以及很多儀式,重新建立與大地連結,老人家彷彿又從土地上找回自己。
達卡努瓦部落辛勤復耕的女人們常被老人家罵,「你們想要災難來時,堅持住在部落裡,可是你們連菜都種不好,雞也養不好,什麼都不懂!」但說這些話時,老人家一邊笑著,因為知道他沒有失去一切,知道傳統知識已帶給年輕一輩活下去的力量。這樣與傳統重新結合的行動,也讓老人家能自我重建,身體、意志以及信心都找回來了。
深山裡的麵包店 開創部落新機
與傳統重新連結的作為,思考的是多面向的社群能力復原及建構,除了找回老人家的知識,也透過母語、祭儀的教導,或是設置簡易陷阱抓老鼠、趕麻雀,讓下一代學習傳統知識;當朋友來訪,老人家又能化身為卡那卡那富傳統文化和小米祭儀最佳老師,藉由導覽解說獲得收入。而田區作物種類繁多,女人們也在想,如果可以有個平台,把每個小農少少的作物,集合一起販賣,既有收入又有成就與尊嚴。
這幾年,在一位麵包師傅的協助下,部落開了一個窯,成立了一座廣為人知的「深山裡的麵包店」,平時接受訂單,更具備每年颱風路斷備災的概念。種蔬菜、養雞、做麵包樣樣來,即使道路中斷之際,仍有東西可吃。
林淑雅說,過程中看到人跟人、人跟土地、人與野生物間互動的關係。這群女人不斷嘗試找出路,包括麵包窯、復耕傳統作物,都以友善環境的方式來維繫文化等所有努力,激勵了更多族人回鄉。
國內外皆然 原民傳統農耕應為永續發展之路
達卡努瓦的經驗也正好回應了國際間里山倡議的理念,本月20日召開的「2016國際原住民生態農夫結盟會議」中,來自九個國家的原住民及學者專家參加,會中共同簽署「台灣宣言」,拒絕對祖先留下來的土地、水、河流與海洋有任何型式的傷害,並呼籲台灣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及各國領導人,積極實踐進步性的原住民族政策,支持在地經濟,保護原住民族生態系統。
在全球各個角落,許多像達卡努瓦的女人們,認真的以傳統生活,維繫永續發展,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林益仁說,這雖是條艱辛的路,但正如「台灣宣言」所說,原住民傳統農耕的力量雖微弱。但是,「我們承諾,要為地球母親與她的子民的福祉,以及我們原住民族社群、文化的健康與快樂努力下去。」
※註:達卡努瓦屬於卡那卡那富族的部落,位於過去稱為三民鄉民生村之地,2008年起恢復舊名,三民鄉為那瑪夏鄉(區),民生村為「達卡努瓦」(Tangaan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