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98

老鷹紅豆的誕生

$
0
0
作者:屏科大鳥類研究室、林惠珊;攝影:林惠珊、謝季恩、陳宏昌;老鷹紅豆Logo:姚采宜
老鷹紅豆logo。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為何會有老鷹紅豆的誕生,最早開始是在2012年10月,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接獲通知有兩隻黑鳶死亡,經檢驗這兩隻老鷹的體內含有劇毒農藥「加保扶」。翌年(2013年)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在稻子收成轉種植紅豆播種之際,大量鳥類暴斃在紅豆田之中,原來是少數農民為了避免鳥害造成的農損,而使用加保扶拌稻穀製作毒餌,造成小型鳥類的大量死亡,這些小鳥的屍體被腐食性的老鷹撿食,導致老鷹也會跟著中毒。

此時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姚志旺(當時還是副處長),帶領著農業處各部會代表及農改場、農糧署相關負責人等進行現場會勘,現場雖然上千鳥屍已經被研究室成員清空,但仍可撿到幾隻麻雀,此時天上突然飛出8隻黑鳶造訪,距離非常近。姚處長表示這些黑鳶就像是來請命一般,讓他很感動,因為小時候也曾與老鷹有過不解之緣,並現場允諾將會與農夫協調看看需要怎樣來一起努力。也因此促成了與東港鎮農會蘇總幹事一同會同農戶及屏科大一起召開小組會議,討論該如何改變。農委會林務局同時也關注此事,全力支持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進行黑鳶研究以及農戶、通路上的訪談,希望能夠更了解農村來一起幫助黑鳶族群。

飛翔的黑鳶。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這段大量鳥類死亡的故事被收錄在電影生態紀錄片《老鷹想飛》之中,然而這樣的現象在全台灣各地很多農作物上都有可能發生,尤其早期農業單位就是教農民用毒鳥來防鳥害,毒鳥的事件並不只侷限在單一作物,也不只侷限在單一地區,甚至很多毒殺事件是發生在稻子正要收成之際。

稻田收割前,群鳥出動吃掉農夫的心血。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為了替老鷹發聲,找上當初最早發現超過3000隻鳥屍體的紅豆田,透過縣政府及東港鎮農會的協助,尋求農夫林清源先生的支持,自2014年開始透過耕種方法的改變,使用機械播種將紅豆埋入土中,有效減少播種期的鳥害,並且採收時不使用落葉劑,讓紅豆自然熟成。這時老鷹紅豆尚未建立品牌,提高的成本及延後採收所承擔的高風險只能由農夫自行吸收損失,也因此無法大量推廣。

不毒鳥的紅豆,成本高風險高,需要更多人的力量支持。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研究室

全聯福利中心的董事長及總經理,在2015年7月看見了商業週刊1444期《消失的老鷹》報導,得知了老鷹生存的困境,主動聯繫台灣猛禽研究會及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希望能夠幫助老鷹紅豆的銷售,作為支持農夫肯改變和推動保護農村老鷹最堅強的後盾。也因此在契作的鼓勵之下,有其他農夫願意加入一同嘗試進行老鷹紅豆的耕種,希望可以推廣保育的概念。老鷹紅豆由全聯福利中心契作25公頃,企業家尋求農民一起保護老鷹的概念已經在鄉村之中傳開。在全聯福利中心及東港鎮農會販售的紅豆是不毒鳥、不用落葉劑、安全用藥、符合產銷履歷的規範的紅豆,但經過層層把關,不用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希望能透過高質量的老鷹紅豆取得消費者的信賴。此外,在《老鷹想飛》電影的推動期間,緯創人文基金會在包場觀賞電影後,決定在歲末年終時,尾牙伴手禮使用老鷹紅豆禮盒,也帶動上班族對土地環境的關懷。

紅豆要有機很困難,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及里仁門市長期關懷台灣的農地,推展有機農業,基金會與農友林清源展開合作,提供有機理念及耕作技術輔導;農友也願意撥出8分地做為有機試驗田,進行紅豆全程不用農藥和化肥耕作的實驗,儘管面積還不大,但此項合作的特殊意義在於希望將累積的耕作經驗,分享給在地所有的紅豆農,朝向有機台灣邁進。同時期待2016年10月播種的產季可以為契作紅豆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的認證,將土地到餐桌的所有力量連結起來關注生態。未來,這小面積的有機試驗田產品僅會在里仁門市販售。不過,這樣的轉型過程並不容易,有機試驗的面積尚小,目前農民還是很沒信心。

老鷹紅豆的概念是:老鷹成為農村的代言人,友善農作物的推動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透過老鷹紅豆倡導一種維護生態系共同守護老鷹的意象,希望從消費者及企業的概念出發,喚醒全民對老鷹及農田的關心,守護老鷹就從農村出發。過去老鷹可能會遭受到毒鳥或毒鼠藥的傷害,為了保護老鷹,我們期待更多的企業、通路、消費者可以支持,認同友善環境與老鷹的概念,願意化為行動一起為守護老鷹而努力,希望再過不久之後,可以讓老鷹紅豆處處現身、老鷹也可以安心飛翔。

維護紅豆田生態守護老鷹。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9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