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98

潛水教練成民間海保推手 專訪素人專家王銘祥

$
0
0
【望海巷三部曲】(二)
本報2016年6月13日基隆訊,林倩如報導

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上月12日正式公告,乃基隆市第一個保育區,亦為台灣新增第28處漁業資源保護區。特推出「望海巷三部曲」,介紹從市政府到公民自主參與,共同催生促成保育區的各種努力。相約在驟雨午後的海科館,潛水界鼎鼎有名的「活塞」教練——王銘祥精神奕奕,甫從基隆市漁會禁流刺網的座談趕來,訪後又要去潮境海洋中心,作為民間倡議重要推手之一,前線總有他活躍的身影,而謙稱只是特別雞婆的潛水愛好者。

王銘祥──活塞教練、軟絲爺爺。攝影:林倩如。

王銘祥──活塞教練、軟絲爺爺。攝影:林倩如。

軟絲復育八年路

活塞教練1968年生,從小在八斗子海灣長大,回憶80年代的海啊,他形容:「玩具就是貝殼、蝦蟹、釣魚等等,灣內生物多樣性很豐富,魚種也非常多。」求學、當兵、經營機車行定居基隆市,則遠離了潮聲,直到35歲左右生活漸趨穩定,買了艘船,除了釣魚也玩潛水、水下攝影,發現海底完全不一樣了,「垃圾最多,便一頭栽下去。」重返兒少時熱衷於海洋的初心,從此魚槍高掛,擔任海洋志工到處淨海,投入生態保育打造軟絲產房,並將這一切記錄下來,傳遞分享。

而在擔任基隆市救難協會副大隊長的時候,聽聞資深潛水教練郭道仁於東北角和美國小一帶長年進行軟絲復育有成的經驗,即同夥伴登門請教拜師求藝,對方一口答應傳授,「望海巷裡的小軟絲本來就多,推判是個適合復育的場所。」自2008年起推動「築造軟絲產房」計畫迄今,素人專家更被暱取綽號為軟絲爺爺。

他表示,一開始還頗受阻撓,因為對公部門來說,投放桂竹叢如同人工魚礁,需要申請漁業署、市政府的同意;到了第二年公部門看到成果良好的錄影資料,才慢慢改變態度轉為支持。參與志工有多有少,現在包括海科館、漁民等也都加入行動行列,「只是丟些竹子,軟絲可以生很多,藍色經濟效益很大。」

軟絲產卵季節約在3~10月,上月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公告後,基隆市政府產發處、海科館及潛水志工於5月20日今年第一次下水設置產房,地點靠近外海水深約15~20公尺,通常每個月放一次至中秋前共六回,一次4~5叢,每叢約10~15枝竹子,不時下水觀察,視情況調整增加。

軟絲產房多年復育有成。圖片來源:活塞教練。

軟絲產房多年復育有成。圖片來源:活塞教練

積累科學數據 呼籲禁捕、販售15公分以下軟絲

過去海中有珊瑚、海草、海藻,其根部提供軟絲卵鞘附著順利孵化,當今環境破壞,珊瑚等覆蓋率降低,造成軟絲產卵於海洋廢棄物上無法緊黏容易脫落死亡,數量因此銳減,營造人工產房則是把桂竹製成竹叢,模仿柳珊瑚條枝狀展開呈扇形,藉此吸引軟絲安心下卵。

第一年沒經驗,軟絲成對前來踴躍生產,竹叢不夠卵鞘多到滿溢出來,不過,活塞教練亦坦言,一直丟的意義不大,重點在建立生態基礎資料庫,必須長期進行科學監測,「到第三年,產卵達到最高峰,其後理論上數量就會掉下來。」而如何分析資料、生物知識的學習,得到海科館展示教育組主任陳麗淑的協助、鼓勵甚多,「第一年即從事季節、水溫、海流、卵鞘/受精卵數量、人為環境影響等調查。」

軟絲生命期約一年,雌性軟絲一次產下一個卵欉,含120~150個豌豆莢狀的卵鞘,每個卵鞘約有5~ 8顆受精卵,可孵化800~1000個軟絲。每年分兩批產卵,第一波2~3月,28天後出生,出生後3~4個月成熟可交配,首批產卵的為去年9~10月出生者,通常數量不多,但體型較大約3~4斤;第二波7~10月產卵的為該年度2~3月出生的軟絲,體型較小1~2斤左右,受精卵數量也較少(每個卵鞘4~5個)。復育以來顯見軟絲生得多,何以數量卻仍變少?

長期觀察的活塞教練說明,乃台灣缺乏保育觀念、短視近利的釣魚風氣底下,太早釣軟絲仔,來不及長大就被捕抓導致。出生後的小軟絲習慣往岸邊覓食,身長15公分內屬群居性,笨笨的又貪吃,隨便用木蝦假餌就上鉤;然15公分以上的軟絲獨立生活,警覺性高。「明明3~4個月後可長到1公斤,經濟效益更高。」他嘆道,憑多年經驗方訂出15公分的標準,近兩、三年呼籲立法禁捕、販售(外套膜)15公分以下軟絲。

軟絲產房全景,桂竹叢仿柳珊瑚漂浮於海中吸引軟絲產卵。圖片來源:活塞教練。

軟絲產房全景,桂竹叢仿柳珊瑚漂浮於海中吸引軟絲產卵圖片來源:活塞教練

劃設保育區 民間捲起行動

根據海科館資料顯示,近幾年受颱風等氣候影響,難以用平均值來判斷產卵狀況,最近六年每年產卵60到2200多個卵鞘;觀察到的軟絲151到542尾;配對數58到305對(最少到最多)。活塞教練透露,「以前一丟下去,明天就產卵了,今年情況很慘,5月那次才3條卵鞘,至於成因尚待科學佐證。其實不是很擔心,海洋環境隨季節、氣候變遷產生變化,加上人為污染,不見得能馬上知道原因,但不管是好的、不好的現象,調查都要繼續。」

一方面,實際觀察軟絲的生物行為,提供海科館、海大等學術單位第一手的研究情報;另一方面,多年保育軟絲的互動下來,連產卵隻數、產卵量都極有信心掌握預測,接下來呢?更大的環境不改變的話,沿近海生態依然枯竭,「再不劃設保育區,就回不去了。」

四、五年前,他開始倡議催生望海巷保育區,從民間集結力量,更因監測軟絲產房周遭環境累積翔實清楚的科學數據及多方資源連結,得以與公部門迅速建立有效對話。促成保育區從無到有的過程不乏瓶頸,去年8月自組海洋巡守隊檢舉違法捕魚之外,並再三與漁民、社區溝通,市政府全力支持,漁會、海科館協同合作,「任何海洋研究均需科學數據,軟絲產房正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案例,再推至保育區成功劃設,亦是最感欣慰的地方。」天時地利人和各條件俱足,被潛水客稱為「秘密花園」的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終於誕生。

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前景為「潮藝術」日本藝術家關口恆男裝置作品「彩虹屋」。攝影:林倩如。

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前景為「潮藝術」日本藝術家關口恆男裝置作品「彩虹屋」。攝影:林倩如

活塞教練補充,全長800公尺約15公頃不大,希望日後有機會擴大範圍,把整個海灣都劃進去,另提醒「執法是未來面臨的難關」。而在保育區旁的潮境公園,前身為垃圾掩埋場,擔心經東北季風、颱風吹襲,邊坡垃圾裸露落海恐污染生態,他無奈表示,只能盡量覆蓋定著,移除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現址埋藏著不可說的秘密,同時作為教育下一代的警惕。

馬不停蹄 邁向三海浬禁網

珊瑚礁生態系的存在,是一個良好的環境指標,望海巷屬內灣地形,海際、岸際生態豐富,擁有珊瑚群聚、砂地及人工魚礁,還有珊瑚礁、小丑魚的復育點,除軟絲仔外,竹叢附近更有珊瑚礁魚類開始在裡面產卵。因此,下階段全面三海浬禁流刺網,活塞教練持續呼朋引伴,腳步一刻不停歇。

他認為,公民參與且能讓官方「有感」,水下攝影、錄影器材的普及乃一個進程,讓資訊公開,許多海底下的現實、海面上不法的景象,第一時間及時上傳,透過網路發散傳播開來,形塑輿論壓力,也串連到有志一同的社群。

然最重要的是,民間必須磨合漁民、在地居民、保育人士、海洋巡守隊等不同團體之默契,齊心效力永續守護這個海域,「其實成立保育區,最大受益者是漁民啊,保育和經濟絕非對立,他們常常是不知道怎麼對生態付出貢獻,只要妥當宣傳,便能化解誤會、互補需求。」一步步,一個素人,走了這麼遠,海洋仍等待著更多願意這樣逐夢實踐的傻瓜吧。

望海巷周邊海域擁有豐富的珊瑚礁,盼擴大範圍進行保育。圖片來源:活塞教練。

望海巷周邊海域擁有豐富的珊瑚礁,盼擴大範圍進行保育。圖片來源:活塞教練

望海巷內灣地形複雜,海流較強,不適合潛水初學者,也因此保留良好的珊瑚礁生態。圖片來源:活塞教練。

望海巷內灣地形複雜,海流較強,不適合潛水初學者,也因此保留良好的珊瑚礁生態。圖片來源:活塞教練

 

【相關文章】

  • 【望海巷三部曲】(一)替望海巷織起保育網 專訪公部門推手蔡馥嚀()(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9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