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最近宣布,將推出一項新的旨在擴大禁伐範圍、削減木材採伐限額的採伐限令。乍看之下,此舉的確是個不錯的環保舉措。但是,認真分析了「十三五」規劃相關細節之後,森林趨勢組織(Forest Trends)還是發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就在這個月,中國政府發布了全新的「十三五」規劃,確立了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計劃明確指出,要在未來同時實現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做法的確值得稱讚,但是也要及時合理地處理由此產生的各種國內外問題。比如,「綠色中國」願景可能讓中國已經日益衰敗的採伐業雪上加霜,而且還可能將環境破壞輸出到其他抵禦能力更低的國家。
更多細節分析請參見森林趨勢組織發布的簡訊 《中國天然林採伐限令擴大化對國內外環境的影響》
首先,採伐禁令已經造成中國國內大規模的失業與勞動力流失 。到2014年,天然林占中國國內木材產量一半以上,對整個林產業的發展和就業來說是重要支撐。為解決採伐禁令造成的負面經濟影響,中央每年下撥23.5億元人民幣(約合3.79億美元),用於彌補2014年到2020年期間林業減產對當地人民生產生活造成的損失(這一影響已經產生,但具體規模尚不得而知)。
諷刺的是,建設「綠色中國」的最終結果,可能是將環境破壞輸出到抵禦能力更低的國家。
採伐禁令還將影響特定種類木材的貿易和製造。也許中國雄心勃勃的植樹計劃可以彌補其中的一些不足,但是天然森林中的一些特殊木材種類不是可以用植樹計劃就能輕易替代的,尤其是生長在中國東北的一些樹木,比如蒙古櫟木、白蠟樹和紅松——這些都是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硬木品種,主要用於製造高品質的地板、家具和膠合板。
並不是說這些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木材品種會就此完全處於天然林採伐的禁區之內。雖然禁令推出之後,此類木材在中國市場的流通也許將變得更加困難,但是無論是通過合法還是非法途徑,人們還是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貨源,而這反而會曲解了禁令本來的目的。其中一個引人擔憂的漏洞就是政策並沒有禁止非商業採伐,前提是保證未來五年內採伐總數量不超過4950萬立方米—— 這其中就包括「森林撫育間伐」等管理措施,而這種採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林木正常健康生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國家,「林木間伐」已經變成了追加採伐的藉口。在進行森林管理的同時混雜採伐一些上述商業珍稀木料——這種非法採伐方式似乎已經在業內流傳已久了。
中國採伐禁令或將波及其他國家。中國的木材供給有一半以上都依賴進口。一旦新政落實, 中國必定要進口更多的木材 ,以彌補由此造成的需求缺口。已經有證據表明,進入中國的很大一批木材都來自非法管道——其中某些紅木品種主要來自東南亞湄公河流域,而來自非洲的非法進口量也在逐漸增加。此外,現有的植樹計劃並不能彌補中國市場對某些目標木材的需求,這也在無形中推動了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非法採伐,因為這一地區森林與中國接壤,而且林木品種非常接近。無論從合法還是非法渠道來看,加大這些木材的進口都會招致更加嚴重的後果,讓本就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的國際貿易商更加垂涎。
從本質上來看,中國保護本國天然森林資源的做法並沒有充分考慮進口木材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說,中國是在簡單地向外——尤其是向那些政府監管不到位、執法能力低下的國家——輸出環境破壞。為了確保中國自身的可持續建設能夠有助於推動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製定和落實相應的保護性政策,避免給其他地區帶來不必要的負面生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