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無法分解的塑膠垃圾有解?!為了減少塑膠垃圾流向山林,流向海洋,流向生物的胃裡面,環保界開始注意到「廢塑膠裂解煉油」這項技術,簡單地說,就是讓塑膠再變回汽油或是柴油。
混合型的塑膠廢料,是現行回收再利用產業較難處理的問題。 攝影:陳文姿。
「塑膠裂解煉油」的優勢在於可以處理未經分類、特殊分類、或複合材質的塑膠,這也是現行的塑膠分類回收體系下難以解決的問題。藉由這套技術,各類廢塑膠都能回歸回收系統,不再污染大地、海洋。
塑膠煉油 十幾年前就可行
塑膠裂解煉油技術聽來神奇,但這既非夢想,也非新技術,十數年前就證明可行。未能大量應用的關鍵在能否以低成本製造出好油品,油品不好,利潤低,也就難以商業化。
近年來,這項技術愈趨成熟,國內已有數家廠商投入。看守台灣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環境資訊協會、以及關心海洋生態與廢塑膠處理的環團與個人,特地前往塑膠裂解工廠參訪,以進一步了解這項技術的可行性。
以美商新能動力公司為例,該公司表示,20公噸的廢塑膠,經催化裂解、分餾、過濾等程序,可製成17公秉的輕質油品。油品含硫量低且可達柴油標準。
除了約80~85%可轉化為燃料油,其餘5%為天然氣,10%則為碳黑。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從能源料效率的觀點分析,廢塑料製成燃料油後,再配合設備使用,整體能源效益約可達五成,略優於焚化爐。但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會產生重金屬污染。
未分類也可回收 回收率可望提升
塑膠裂解煉油的優勢在於可以處理不同類型的塑膠。由於目前塑膠回收的項目有限,且無論是PP、PE、寶特瓶、保麗龍等,都須經過嚴格的塑膠分類才能再處理。所以未經分類、特殊材質、複合材質以及保麗龍等塑膠類就只能被當成垃圾。
新竹縣環保局局長黃士漢解釋,新竹施行垃圾減量後,無法分類的塑膠的問題就浮現出來,現在就可以開始試驗,將這些塑膠交給裂解技術來處理。
未經分類的垃圾,也可經由裂解方式處理。解說者:美商新能動力公司朱欽翔。 攝影:陳文姿。
關心海龜生態,並長期於北海岸辦理淨灘活動的環保人士郭芙更進一步的希望,這項技術能讓過去危害生態的塑膠垃圾翻身,變成有價的資源。
郭芙從經驗來解釋,金山沙灘的保特瓶數量較其他瓶罐少,可能是回收商會收購廢棄保特瓶,拾荒業者撿拾積極撿拾的緣故。如果所有的塑膠都能循此模式,都可以回收賣錢,或許萬年塑膠的問題可以解套。
成品可以再利用 離島塑膠垃圾解套
塑膠裂解煉油的另一個亮點在解決離島塑膠垃圾問題。郭芙解釋,離島沒有焚化廠,塑膠廢棄物只能採取掩埋或是運回台灣,部分民眾也會以露天燃燒方式處理,不是破壞環境,就是要付出高額運輸成本。
關心離島海洋廢棄物的團體希望能進一步評估離島設立小型裂解煉油工廠的可能性。如能將塑膠在地處理完畢,不僅可減少運費,處理完產生的燃料油也可就地使用,或許是個不錯的解答。
事實上,日本的鳩間島就曾以類似方法處理大量的海漂保麗龍垃圾。該島設立保麗龍煉油工廠後,省下運送保麗龍的運費,製成的燃料油則供當地使用,建造成本也在兩年內回收。
離島沒有焚化廠,塑膠廢棄物只能採取掩埋或是運回台灣,圖為小琉球焚化廠前堆滿了垃圾。圖片來源:小琉球海洋志工隊。
回收不能全利用 環保人士呼籲減量為先
塑膠裂解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處理PVC塑膠(聚氯乙烯),謝和霖解釋,PVC塑膠及其他含有氯成分的垃圾,經焚化爐處理後,很容易產生戴奧辛。而裂解的原理是在缺氧高溫(約400度)的狀況下處理,戴奧辛產生機率較低。
塑膠裂解煉油可否為塑膠垃圾氾濫解套?卻還有變數。雖然進入商業模式,廢塑膠處理量會隨之提升,但出油率低、處理成本高的塑膠類,廠商處理的意願也不高。此外,國際油價變低時,裂解產生的油品售價就低,花錢轉換廢塑膠煉油也不划算,這都是商業經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郭芙也擔憂,廢塑膠變值錢後,有人會以此為由,不再塑膠減量,反而造成塑膠用量大增,即便回收率增加,垃圾量也會增加。
謝和霖說,無論是裂解或是焚化處理,都會造成能源與資源的損耗,也會產生額外的廢棄物增加環境負荷,根本之道還是應減少塑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