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海濱有個望海巷,裡面有座秘密花園,這裡一度被廢棄漁網和垃圾,掩蓋了生機,2016年,這裡成為基隆市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以禁採捕的節制,挽救近海無魚的困窘、進行物種復育,回報海洋給予的餵哺、動手清除廢棄物,修正過往的錯誤…...
望海巷保護區。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豔陽明媚,海面寶藍湧動,水下,滿目繽紛。深藏在望海巷海面下的秘密花園,是資深潛水愛好者的天堂,裡面有色彩鮮艷的軟珊瑚,還有比人還高的大海扇,還有許多住在珊瑚礁裡的美麗生物。
從前,它更美,民國63年卻因為在基隆市邊緣,一度成為垃圾掩埋場。從掩埋場流出的污水加上漁民的捕撈,近幾年,望海巷裡的魚變得越來越少。
海上漂流的垃圾。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抓取或給予,人與海的關係,是可以改變的。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施彤煒表示,大海就像農田一樣,也需要耕耘,資源才會生生不息。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潮境工作站就建立在當年的垃圾掩埋場上,科學家就近長期監測這片海灣,並著手進行小丑魚與珊瑚的復育計畫,「親近海洋、善待海洋、永續海洋」,海科館的願景在這片海,跨出了實際施做的一步。另外,自小在這裡玩水長大的潛水教練王銘祥,則是自發性的幫軟絲打造人工產房。
海上觀察。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復育,為海注入活力,但還是不夠。劃出一塊區域,讓獵捕壓力不要進來,一股由下而上的力量,志工與海科館的研究人員,共同催生了保育區。
望海巷保護區範圍。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望海巷整個海灣,分屬於新北市與基隆市,保育區該劃多大,經過很多討論,最後決議劃出位在基隆市這15公頃,禁止漁船進入作業,也不准釣客在岸邊釣魚,嚴禁任何採捕行為。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說,保育區雖然小,劃進來保育區的潮間帶與海下的珊瑚礁區域,是東北角生態最豐富的,呼籲民眾觀察就好,不要去採補。
保育區劃設之後,不再有新的漁網或垃圾進入保育區,志工們自發性淨灘、淨海,變得更加踴躍,他們希望將不屬於海洋的東西,一一清除,總有一天,能把潔淨還給大海。
從水下到岸邊,不好的,逐漸消除,美好的,慢慢浮現。保育區禁採捕,鼓勵民眾親近海洋,生態觀光,將產業轉型契機帶給地方。蔡馥嚀表示,如果做好觀光遊憩,建立起周邊產業鏈,整個廊帶整體效應,應該遠比捕魚收益更大。
告示牌。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2008年,這片海灣曾有一項危機,台電深澳電廠計畫在這裡填海造陸,興建六座卸煤倉與一座長度1460公尺的跨海防波堤,這個計畫沒有通過環評,讓這片海保住了生機。
從被棄置垃圾的邊陲,轉身連結起人與海洋,小小的保育區,點亮著望海巷。
※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點亮望海巷】
09/12(一) 22:00首播
09/17(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相關文章】
- 替望海巷織起保育網 專訪公部門推手蔡馥嚀(上)(下)
- 六、七年級生熱血大海魂 專訪潛水客Spark、林祐平